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自我保健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自我保健

壹、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自我保健:

一、足夠休息鍛煉:類風濕病病人平衡休息鍛煉,當疾病活躍時應該休息,以減少炎症活躍和改善疲勞

二、運動鍛練運動也能肌肉,關節力,可以維護健康和肌肉,持關節活,睡眠減少痛苦。

三、保護關節:

(一)     休息使嚴重的關節時間持,休息

(二)     休息通常被使用於手腕和手

(三)     其它減少關節受,例如:拉鏈器、長墊鐵。其他設備如可調節高馬桶座協助病者加自照顧能力。

四、處理壓方法:疾病恐懼憤怒、失加上痛楚都加病者的力,而力會加痛感覺

五、睡眠運動社交、加組織,及與醫療團隊保持聯能有效地減輕壓力。

六、健康

(一)     沒有任何危害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二)     但是均補充足夠蛋白質常重要。

(三)     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患者,精,因為長期使用甲氨蝶呤會有可能導致肝臟受損。

七、冷暖

(一)     暖敷能有效鬆肌肉和減輕關節痛熱墊療都是常方法

(二)     冷敷可以有效地減輕發炎引致的、腫、痛不冰墊冰袋、或浸冰水是常方法

八、中醫:服用中藥緩解緒的治療、中醫針灸療法等,對患者的病情能減輕惡化,有正

九、骨科手:手術主關節破壞或變型之病人。的是減少痛苦、改受影響關節的作、改功能以助進行日常活。如關節筋腱和關節除;手術後,記得中醫調理體質,以加速身體的修復

十、預防質疏鬆症:類風濕性關節炎身、或加上使用固醇都加患骨質疏鬆的風,故此患者必須與中醫商討以作預防

貳、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

一、障:痛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要症狀,重關節炎會引致關節變型、喪失功能,導致障。

二、影響:治療需醫藥和喪失作能力對個人、家力。

三、影響:患者普遍會因病而感到憂鬱焦慮,患者應該於面能對疾病。

四、加患上心病的會: 研究顯示,重和不受的關節炎病患者會加患上心病和中風的比率。

參、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心理調適:

一、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長期疾病,成身體痛障,也影響病人心情,引起憂鬱焦慮

二、著中西醫藥多有效中西醫的治療可以炎症。

三、要病人能積極面對,份都可以有良好治療

四、一般,關節炎症狀經常會有起伏期理準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缺血性心臟病




缺血性心臟病
壹、前言:
一、台灣社會隨著生活之富裕,國人飲食已轉為高熱量、高膽固醇之飲食型態,冠狀動脈相關之心臟病病例也顯著增加。
二、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缺血性心臟病將在2020 年成為全球性疾病負擔排名第一的高負擔疾病。

三、缺血性心臟病也被列為國內重要研究之疾病,由於中醫藥對慢性疾病之防制有其優勢,如能結合中西醫學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對患者是一大福利。

四、國際間有關中醫之研究已證實,中醫辨證論治對疾病之治療有其可靠及實用性。

貳、缺血性心臟病的原因:
一、缺血性心臟病包含了四種因心肌缺血而引起的臨床症狀:
  (一)心絞痛、
(二)急性心肌梗塞、
(三)慢性心肌缺血後心衰竭、
(四)突發性心臟缺血性死亡。
二、缺血性心臟病起因於:
(一)    冠狀動脈因長期慢性的毒性物質的刺激與沉積造成血管之粥狀硬化,硬化後的冠狀動脈供氧量不足。

(二)    加上運動、情緒激烈變化等因素造成急性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於是造成心肌缺血性病變產生如缺血性心痛、急性心衰竭、心率不整等症狀。

(三)    冠狀動脈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心絞痛:
1、但卻有約四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並沒有症狀。

2、只在做心電圖或運動激發試驗時,發現有心肌缺血的現象。

3、或在做放射線攝影檢查時發現冠狀動脈的狹窄。

4、心絞痛通常會由運動、情緒起伏、吃得過飽或是氣候太冷所引發。

5、其他因素也會引發心絞痛,會增加心肌血氧需求的情況:例如:心跳過快、血壓快速增加等。

6、心絞痛的發作型態屬暫時性的,其疼痛症狀大約維持在2~30 分鐘之間,此時若能中止其誘發因素。

7、急性時西醫給予舌下硝化甘油的治療,可使症狀緩解。

8、如果疼痛時間超過30 分鐘,就較考慮為心肌梗塞。

9、某些更嚴重的病例,急性不穩定冠狀動脈症候群甚至會以急性肺水腫、或是心因性猝死來表現。

參、缺血性心臟病之診斷:

(一)心電圖(EKG)檢查:水平或是低坡的ST segment,其程度最少應達到J 點(QRSST 間的交界)後每80msec 降低0.lmV,此標準提供了相當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可經由可攜式心電圖來達成。
(二)實驗室檢查:(CK2)、(SGOT)、(LDH)、 Troponin
(三)壓力試驗:
1、觀察病人運動時及運動後的心電圖及心跳速率、血壓的變化。

2、診斷的標準為超過1mm 的水平或是下坡式的ST 降低,且超過0.08秒。

3、但是它的缺點在於病人可能還沒能引起心肌缺血就已經累了,因而診斷率較差。

(四)心肌灌流掃描。
(五)心臟超音波。
(六)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術:
1、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術為最終確定之診斷方法。

2、有不穩定心絞痛症狀的病人中,90~95%以上可以由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術檢查出冠狀動脈硬化病灶。

3、在不穩定心絞痛病人中,約有10~15%可以找到左主冠狀動脈病變。
4、少數(5~10%)病人血管攝影的結果正常、或近乎正常。
肆、中醫有關文獻:

中醫在心病學的形成以及發展上,自先秦至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進及先人智慧的融合後,逐漸有了長足進步。在古典文獻中對缺血性心臟病病名的論述包括了「心痛」、「心厥」及「心絞痛」三個部分。

(一)心痛:

1、在歷代醫經中,關於心痛的記載,最早能追溯到《陰陽十一脈灸經》與《足臂十一脈灸經》等古代醫書。

2、在長沙馬王堆漢代古墓所出土的帛書裡,被發現抄錄有前述兩部著作,學者將其所記載的學術內容加以考證,認定這兩部醫經的著作年代早於《黃帝內經》。

3、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中均可見『心痛』一詞《陰陽十一脈灸經》「臂太陰脈……。其病。心痛。心煩而噫。」與《足臂十一脈灸經》「臂鉅陰脈……。其所產病。胸痛。脘痛。心痛。四末痛。瘕。為五病。」

4、學者們還進一步研究發現,長沙馬王堆漢代帛書中完全沒有摻入五行學說的痕跡,但是五行學說卻盛行於《黃帝內經》成書的年代。

5、五行學說是樸素唯物主義的古代哲學,當時的醫家採用此學說去總結醫療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進一步萃煉出經典醫學理論,例如藏象經絡學說等。

6、而在《內經》中不僅有多篇文字記載了「心痛」的病名《素問‧繆刺論》及《靈樞‧厥病》也出現「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關於缺血性心臟病的病名。

7、而《素問》不僅提出「心病先心痛」。

8、《靈樞經》中對心病的徵候也有詳實的描述,例如《靈樞‧厥病》謂「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9、可知古人很早就發現這個心臟病的症狀。一直到了漢代,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中也有關於胸痺、心痛的論述,而後歷代醫家或名心痛,或名胸痺,持續沿用至今。

10、由氣血不暢、邪痺心緒引起心前區疼痛,甚則痛徹肩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等症狀的心脈疾病即為「心痛」。

11、西醫所稱的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表現或因心臟疾病所引起的心痛與本症相似,一般認為可以依照的症狀進行。

(二)心厥:
1、「厥」字用於病症首見於《內經》。例如《素問‧厥論篇》中所提出的寒厥、熱厥等厥字,其意即為陰陽之氣不相順接。

2、《靈樞‧厥病》篇中所指出的「厥心痛」、「厥頭痛」等的厥字則為氣上逆之意。

3、若再往先秦時代追溯,先民對於心臟的解剖形態與結構早己經有所了解,因為殷商甲骨文裡即有象形文字「心」這個字。

4、不難理解先民能將劇烈心痛、胸中痛等症狀與心臟疾病互相聯繫起來。

5、名醫任繼學認為:「厥者。絕也。」有阻絕之意。

6、綜合前述所言,古代所指,因「心脈痺阻。氣血逆亂」所導致的「真心痛」,即為「心厥」之意。

7、膻中至鳩尾之間疼痛、痛引肩腫或是臂內,心悸、有汗、氣促、面色蒼白、四肢逆冷、脈沉細、結代或伏的一類病證即是指「心厥」。也稱為「真心痛」。

8、此症多見本虛標實,是因氣、陽虛、血陰、痰瘀痺阻心脈所引起。

9、西醫所稱的冠心病心肌梗塞臨床表現與「心厥」相似,所以在辨證論治上,一般認為可以依照本症的症狀進行。

(三)心絞痛:
1、《素問‧痺論》:「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又曰:「心痺者。肺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

2、西方醫學中所說的心絞痛,起因於心肌的暫時缺血、缺氧。

3、其主要臨床症狀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

4、而冠心病心絞痛則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痙攣所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絞痛。

5、以上均屬於中醫裡的「胸痺心痛」病範圍。

6、《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7、必居於胸中,其外有心包絡圍護,功能為以下幾點。第一:「心主身之血脈。」,第二:「心主神明。」

8、(《靈樞‧邪客篇》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第三:「開竅於舌。」

9、(《靈樞‧脈度篇》曰:「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10、    因此,臨床上心的生理功能紊亂,即可導致心病,其病理現象也離不開它的運行障礙和情志思維異常。

11、    《素問‧六節藏象論》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主血脈,心主神明的人體生理理論於此確立。

12、而有關中醫心病的各種症候以及生理病理徵象。

13、後世均以這個基本概念做為起點,使藏象經絡學說更加廣泛的闡述,進而發展出心病的診斷、治療,並推及臨證方藥。

14、 而近幾十年來,中醫心病學術理論體系在各醫家的努力之下,也有了完整的發展。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