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食物中毒


壹、      前言:
一、                台灣夏天越來越炎熱,飲食習慣也跟著改變,許多食物都是生食。

二、                例如生菜沙拉、生魚片、涼麵,在食入不新鮮食物、或感染細菌性的食物,雖然,肉眼看不到,但卻在吃入食物後1248小時,甚至八天後才有症狀。

三、                臨床上,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經常在夏天遇到食物中毒的患者來求診,服完中藥後,症狀就緩解了。

四、                但是患者總是說,今天沒有吃什麼食物,其實細菌性感染是有潛伏期的,或許是昨天的食物不新鮮、也可能是前天買便當,放在太悶熱的地方,吃壞肚子。

貳、      細菌感染應注意的方式:
        基本上,要詢問家人或朋友是否有相同症狀發作的其他人?

        最近二到三天當中是否有吃到罐頭食品?

        有去飯店吃飯嗎?

        曾經到阿拉斯加、加拿大旅遊,吃過特製的肉品?

        尋找衛生署提供抗毒素血清的治療。

        主要死亡的原因:肺部、呼吸器的併發症。

        治療以呼吸器維持呼吸及預防呼吸衰竭為主,穩定血壓及心臟血管系統。

        沒有發燒的病患,卻在急性腸胃炎只出現在23病患,腹脹及痛常被誤為腹部急症,甚至有70%的病患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便秘。
參、食物中毒的神經症狀分四大類:
        視力障礙,乾澀或模糊。
        講話發聲異常
        無法吞嚥食物。
        口腔乾燥,或有口腔潰瘍。
五  其中以對稱作眼睛病變為肉毒桿菌感染的最常見及特別的發現,眼外側肌肉無力、眼皮下垂,瞳孔固定且擴大等,幾乎在每個病患都可見到。

肆、      鑑別診斷:

        血清中檢測出肉毒毒素濃度、
        糞便中發現肉毒桿菌及毒素、
        肌電圖的檢測

伍、      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

   在台灣細菌性食物中毒以腸炎弧菌及金黃葡萄球菌為最常見,其他較常見者為病原性大腸桿菌及仙人掌桿菌;較少見的為沙門氏菌(salmonella)及臘腸桿菌中毒。

(一)腸炎弧菌:潛伏期4-24小時,最常見。
1. 感染方式:腸炎弧菌主要分布於沿海地區及海底污泥中,所有的海鮮貝類都容易受到污染。

2.    感染原因:腸炎弧菌的繁殖相當快速,如果食物的容器、砧板、或廚師雙手生食及熟食不分,則受污染食物的腸炎弧菌會很快達到致病程度。

3.    發作時間:台灣夏季所發生的食物中毒約八成以上是腸炎弧菌所引起的,大多數為吃海鮮四小時後才發作急性腸胃炎。

4.    預防方式:腸炎弧菌在醋酸中一分鐘即死亡;在80度的熱水下一分鐘即死亡。所以只要煮熟,就可以保護腸胃健康。

5.     一般症狀:一般除了腸胃症狀外,會有血便出現。

6.    治療方式:除了服用中藥解毒、還可緩解腸胃症狀、並且補充水份及電解質,數天後應可恢復。

(二)金黃葡萄球菌:潛伏期1-6小時,最常見。
1.    感染方式:金黃葡萄球菌廣泛的分佈在皮膚及黏膜上,尤其是化膿的傷口更是食物污染的主要來源。

2.    感染原因:葡萄球菌在進入腸胃或被污染食物之後約五小時會產生腸毒素。

3.    預防方式:此毒素即使在100度熱水煮沸30分鐘仍無法破壞。因此腐敗的食物,即使一煮再煮,仍然會發生食物中毒。

4.     一般症狀:病人會有急性腸胃炎,脫水、休克都可能發生。

5.      治療方式:除了服用中藥解毒、還可緩解腸胃症狀、並給予適當的水份及電解質;應可完全恢復。

(三)病原性大腸桿菌:潛伏期8-24小時以上,偶爾可見的。
1.    感染方式:大腸桿菌可能分布在飲水、土壤、人體腸胃道中。其分2種類型,有直接侵犯腸胃引起血便的;有分泌毒素引起腸胃炎者;
2.    治療方式:除了服用中藥解毒、還可緩解腸胃症狀、在二到三天,即可痊愈。
3.    少數大腸桿菌,曾在美國、日本引起萬餘人大規模流行,引起發燒、全身溶血、出血、甚至急性尿毒症;須要洗腎透析治療及大量輸血。
4.    因此大腸桿菌感染,不可掉以輕心,應儘速求醫。

(四)       仙人掌桿菌:嘔吐型潛伏期1-6小時,腹瀉型潛伏期12-16小時,偶爾可見的。

1. 感染方式:為土壤中的微生物,經灰塵、昆蟲傳播污染食物所致。
2. 感染原因:食物中帶菌率可高達20-70%
3.預防方式:在一百度C加熱20分鐘此菌即可殺死。
4.一般症狀,分二型:

A. 嘔吐型:
I. 病因:常見於食用炒飯、米食等澱粉類食物不新鮮所致。
II.症狀:為嘔吐次數多,少腹瀉;併有頭暈、發燒、四肢無力等。

B. 腹瀉型:
I. 病因:常見於食用各種肉類及海鮮。
II.症狀:以腸炎的表現為主,嘔吐較少見。
5.治療方式:除了服用中藥解毒、還可緩解腸胃症狀、並給予水份及電解質之後即可痊愈。

(五)沙門氏菌:潛伏期6-72小時,最少見。
1. 感染方式:在人類、家畜、家禽類的腸胃道都有分佈。
2. 感染原因:因此容易污染肉類及雞蛋,造成疾病。有些老人、小孩生食雞蛋,則有可能造成沙門氏菌敗血症,導致生命危險。
3.一般症狀:引起腸胃炎、發燒、發冷、顫抖、頭痛、腹痛等症狀;
4. 治療方式:除了服用中藥解毒、還可緩解腸胃症狀、常須抗生素治療。

(六)臘腸桿菌:潛伏期12-48小時,最少見。
1. 感染方式:又叫作肉毒桿菌,共分成七種型 (A,B,C1,C2,D,E,F,G) 
2. 感染原因:常發生在香腸、火腿中,現在常在肉類罐頭、發酵的豆類食品出現。
3.發作時間:肉毒桿菌須要在無氧環境中繁殖,並產生耐熱的肉毒毒素。
4. 致毒劑量:肉毒毒素(Botulin) 是最劇毒性的神經毒素之一,致死的劑量只要0.5 ug。在100度煮沸10分鐘才被破壞。
5.治療方式:送大型醫院檢查。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中醫能不能治好高血壓?


中醫能不能治好高血壓?

壹、       前言:
一、經常有患者還沒開始吃中藥,就先問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高血壓要吃多久中藥才會好?
二、他說:問大醫院的西醫師這個問題???西醫師,肯定告訴他:[不會好。因為西藥只是控制,沒控制肯定又復發。]
三、中醫利用根本治療,才能慢慢痊癒,至於要多久才會好,要看高血壓的時期多久了。
四、臨床上有一位40歲女性患者,剛開始有高血壓的症狀,想要快速降血壓,服西藥2個月,一旦停西藥之後,血壓仍上升。
五、所以才來找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調理體質,服中藥也是要2~3個月才恢復正常,現在,她沒服中藥,也都是正常的血壓。
六、另一位30歲男性患者長期熬夜,情緒暴躁易怒,高血壓220/ 150m mhg已經服西藥5~6年了,停了西藥後,血壓又上升,那麼要多久才會恢復正常,當然服中藥不會是2~3個月,就能恢復正常,現在仍然中藥治療,西醫檢查,血壓穩定下降中170/ 120m mhg。  
七、許多患者有耐心服西藥5~6年,卻沒耐心服中藥1年,也是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臨床上常常看到的情況。
八、症狀越嚴重,越不可能短時間會治好,要有正確的認知,才有辨法利用中醫藥治療好疾病。

貳、       高血壓的原因:

原發性高血壓及次發性高血壓兩大類。
    原發性高血壓:90%以上的高血壓屬原發性高血壓,主要和遺傳體質有關,而肥胖、壓力、飲食不當、運動不夠等,都只是它的惡化因素,或者使高血壓提早出現的因素。
    次發性高血壓:則是指因特殊病因所帶來的高血壓。常見的因素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腫瘤及腎動脈狹窄
    所以,絕大多數的高血壓並不是因為血管阻塞引起的。如果腎動脈狹窄也算是血管阻塞的話,那麼它可以是次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原因之一。
    另外,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時日一久會產生粥狀動脈硬化,就可能造成動脈阻塞,而帶來一大堆的問題,如:中風、心肌梗塞。所以,就大多數情況而言,是長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壓可能引起血管阻塞,而不是因為血管阻塞才引起高血壓的。

參、       中醫分型:

    肝陽上亢:
1.症狀:眩暈頭痛,頭脹,頭重腳輕,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2.治法:平肝潛陽
    風痰上擾:
1.症狀:頭痛,眩暈,胸悶心悸,納少,嘔惡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膩,脈弦滑。
2.治法:袪風化痰
    肝腎陰虛:
1.症狀: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軟,頭重脚輕,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2.治法:滋補肝腎
    陰陽兩虛:
1.症狀:眩暈耳鳴,體瘦,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煩熱,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脈弱而數。
2.治法:滋陰補陽
    風陽暴亢:
1.症狀:突然發作劇烈頭痛,眩暈嘔吐,視物模糊,煩躁不寧,肢體麻木,震顫或抽搐,或見昏迷;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有力。
2.治法:平肝熄風。
    肝火熾盛
1.症狀:頭痛劇烈,眩暈嘔吐;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便秘尿黃;舌紅,脈弦數。
2.治法:清肝泄火。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山區或是溪邊等空曠地方,活動要特別注意雷擊


山區或是溪邊等空曠地方,

活動要特別注意雷擊

壹、      前言:

一、當我們到郊外出遊時,若遇到大雨,又是在空曠處的話,寧可淋一點雨,去找比較隱密的躲雨處,也不要就近的躲在涼亭中。

二、因為一般許多在郊區的涼亭,為了擁有良好的視野,都是建在比較空曠的地方,所以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

三、另外,若是待在車上也會比較安全,但是千萬記得,車頂上的天線要收起來,以免也成為雷電的目標。

四、在雨天,由於靜電比較小,所以雷電通常會引到最高處,因此,在曠野中遇到下雨,最好不要找高大的物體躲避,而要讓自己愈貼近地面愈好。

五、另外還有一樣,那就是,遇到雷雨時,穿什麼樣的鞋子也是預防雷擊很重要的關鍵。

六、提醒你,在雨中最好不要光腳,因為,有時候雷電不一定會打到最高處。

七、當雷打到地面,把電荷從地底散掉時,若光腳,又剛好踩在兩個不同的電壓上,那麼,電馬上就會往身上跳。

八、如果穿著鞋底是橡膠製的鞋子,則具有耐水不導電的特性,是最安全的。

九、皮製的鞋子相信大家都很喜歡穿,因為柔軟舒適,但是它一遇到水就全部濕透,反而會導電不安全。

 

貳、      避免雷擊的方法

一、雷雨發生時,經常會伴隨著打雷、閃電,家裡有小孩的觀眾應該常有小孩被嚇哭的經驗。

二、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在一場大雷雨中所放出的能量,遠比一顆原子彈所產生的能量還高。

三、這就是為什麼在雷雨發生的時候,常常會有人遭受雷擊而導致生命的危險。

四、目前,可以說是進入了夏季的天氣型態,白天高溫炎熱,不過由於太平洋高壓的勢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午後熱對流旺盛之下,會有午後陣雨甚至雷雨的現象發生。

五、尤其是山區,雨勢及雨量都會比平地要來的大,所以在落雷的時候,有許多事情是要特別注意的,比如說:

1.不要接近孤立的凸出物:像高樓、鐵塔、電線杆、煙囪等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因為這些孤立而凸出的物體,往往容易成為目標而遭受雷擊。

2.不要待在水面上:也就是說,避免在戶外游泳或划船,甚至是任何的戶外水上活動都不適合,因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相當凸出的物體,容易成為放電的目標。

3.不接近金屬及潮濕物:因為這些都是容易導電的物體,所以打雷時,千萬不要接近電線、自來水管、銅器、鐵器等物品,另外,也要提醒您,最好能夠避免穿汗水浸濕或雨水淋濕的衣物,也不要靠近潮濕的牆壁。

4.雷擊發生前,天氣會變得很沈悶,因此在戶外活動時,要提高警覺,格外小心,盡速走避或返家。

 5.雷擊發生時不可在曠野活動,或在稜線上行走,也不可在水中游泳、湖中划船、池旁釣魚,以免自身成為突出的導電目標。

6.切勿接近鐵塔下、樹幹下、電線桿下,以避免遭落電擊傷。

7.身上不可攜帶金屬物品,如雨傘的高架、帳柱頂上的鐵帽、小收音機及其他金屬用具等,預防感電。

8.露營時,應先在適當地點或大樹上架設避雷針

9.絕對不可在雷雨中散步,更不可穿著濕衣服在雷雨中活動。

以上都是避免雷擊的方法,若能時時記在心中,就能避免在狀況發生時,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高溫炎熱 午後雷陣雨

中央氣象局表示,建議民眾在週末安排行程時,盡量避免中午前後在戶外活動以免曬傷或中暑,中午過後外出也要攜帶雨具以備不時之需。

氣象局指出,當午後對流發展旺盛時,可能有瞬間大雨發生,並且伴隨著出現雷擊、強陣風甚至是冰雹等現象,民眾應多留意氣象局所發布的即時天氣訊息,在山區或是溪邊活動要特別注意安全。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 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低血壓的中醫治療


低血壓的中醫治療

壹、          前言: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臨床上低血壓的患者,男性是女性的3-4 倍。

二、因為女性患者,當月經異常,就會求診於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然而,男性患者通常是自行到藥房亂買藥,有時嚴重的低血壓時,已經是輕微中風。

三、中風之後,經常飲食不控制,造成第2~3次中風時,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生活起居要別人照顧時,才懊惱當初長期有頭眩暈、耳嗚,症狀輕時,不去治療。

四、雖為時已晚,但針灸復健及服用中藥,卻能讓中風患者走路時,較自然些,以高濃縮機器煮出的水煎劑卻是比一般瓦斯效果佳。

五、通常成年人收縮壓和舒張壓低於90/ 60mmhg則為低血壓,常見於女孩子、貧血病患、過勞之人、腸胃不好及腦力工作者等。

貳、          低血壓的症狀:

一、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血壓低於正常值,有時甚至只有  90/ 60mmhg。有些人會暗自竊喜,以爲自己的身體狀態較好,但是低血壓也是會中風

二、事實上,血壓降低會導致腦血流量不足,臨床上多種疾病(如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血卟啉病、脊髓空洞症等)和各種原因的休克昏厥也可伴有低血壓症。

三、根據醫學統計,致命的腦血管意外大約有40%是由低血壓所致的。事實上,高血壓造成腦中風是人們熟知的常見病,而低血壓臨床上也屢見腦中風。

四、一般把成年人的血壓長期低于9060mmhg定為低血壓。60歲以上老年人的收縮壓低于100mmhg,或低于基礎血壓20mmhg,誘發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則較大。

五、低血壓會造成心搏出量突然減少,動脈血壓驟降,由于血壓過低,推動血液無力,使腦部供血不足,就會產生各種不適。

六、輕者引起缺血、缺氧、全身疲乏無力;重者由于緩慢的血流反而會促使血栓形成,從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所以,低血壓應積極預防和治療。 

七、研究發現,伴有低血壓者,其心肌梗死復發的危險性比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的病人要大。

八、因腦血管意外而死亡者中,近40%是由低血壓引起。血壓低可使血流緩慢、血凝成分增多,常易合併腦及內臟器官血栓形成,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

九、因此,長期血壓偏低者,應積極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以擬定對策,以防患於未然。

參、          低血壓的分型:
一、引起低血壓的原因:
(一)本態性低血壓:一種遺傳體質。
(二)繼發性低血壓:患有某種疾病引起。
(三)姿態性低血壓:變換姿勢的速度過快:
1、當一個人的姿勢從平躺,轉換成坐起來或站起來時,就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的情形,那就是一種低血壓的現象。
2、老年人容易有姿勢性低血壓:

(1)老年人因年齡漸長,使得神經功能變得較為遲鈍,當姿勢改變的時候,無法很快反應,一時間造成腦部血液流量不足。
(2)老年人或多或少有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控制,有些藥物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容易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二、低血壓之症狀:
(一)有「心悸」、「呼吸急促」、「心臟一帶的胸痛」、「頭暈目眩」、「較容易於疲倦」。
(二)兼症,可能有腸胃方面的症狀,如「沒有食慾」、「容易便秘」「腹脹」等。
三、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 (皆與腦部血流不足有關)
(一)頭暈。
(二)全身無力。
(三)神智改變。
(四)視力變差。
(五)眩暈。
肆、          低血壓的中醫治療:
一、中醫理論認爲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論·脾胃虛實傳邊論》說:“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二、由於脾主肌肉、主四肢,潤宗筋,束筋骨而利關節,中氣不足則氣虛血少,宗筋失潤,筋骨弛緩,肌肉與四肢痿廢無力。
三、一般人認為,多數無症狀性低血壓,通過飲食療法和體育鍛煉得以回升,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身體機能沒有恢復,不管吃多少營養品,腸胃不能吸收,做多少運動造成身體更勞累,血壓都不能恢復正常,甚至,更嚴重造成心律不整、頭暈、嘔心想吐、冒冷汗。

四、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血壓長期低於正常值,並伴有倦怠、頭暈、心悸、心前區重壓感等症狀者,一定要配合中藥治療調理,運動也不能太激烈。

五、中醫認為低血壓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諸多因素有關,可分氣陰兩虛、心腎陽虛、心脾兩虛、肝腎不足等證型,須辨證施治及調養:
(一)氣陰兩虛:
1、症狀:心悸怔忡,胸悶氣短,面色不華,頭暈,自汗或盜汗,面顴暗紅,或咳痰帶血,舌紅苔少,脈細數或至數不勻。
2、治則:益氣養陰。

(二)心腎陽虛:
1、症狀:面色蒼白或灰暗,平常容易眩暈、腰酸腳軟,頻尿量少,下肢水腫、偶而會有胸腹脹滿、惡心嘔吐胸悶心動悸、形寒肢冷、氣喘無法平臥,走幾步路就氣喘噓噓,冷汗直流。手腳冰冷、舌淡、苔白滑、脈沈遲或脈結代。
2、治則:應以溫通心陽、補腎益氣為主。
(三)心脾兩虛:
1、症狀: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欲減退, 腹脹、便溏、倦怠、面黄、苔白、脈細。
2、治則:補益心脾,養心安神。
(四)肝腎不足:
1、症狀:頭暈耳鳴,或臉有潮熱感、腰痠膝軟,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經色淡紅、經量少、質稀薄,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等。
2、治則:宜滋養肝腎,和營止痛。

伍、          低血壓的生活保養:
一、低血壓患者之生活注意事項:
(一)經常測量血壓注意變化。
(二)充分休息,保持規律生活。
(三)避免過勞、熬夜。
(四)睡覺時枕頭不宜過低。
(五)服用中藥以調整體質,避免低血壓症,長期跟隨。

二、維持穩定的血壓和生活規律:
(一)洗澡時溫度要適當,而且洗澡時間不要過長。
(二)避免長久站立或突然改變姿勢 。
(三)注意環境的溫度,做適當的穿著。
(四)服中藥時,為了可以快速使身體機能修復,生活作習要正常。

三、飲食注意事項: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攝取均衡的飲食,尤其是多攝取新鮮的蔬菜、水果。
(二)避免攝取利尿的食物和飲料,如薏仁、紅豆、咖啡、茶、酒精等。
(三)飲食仍要把握低油、低鹽、低糖的原則。
(四)服專業合格的中醫師,開立中藥期間,請遵守一切禁忌。
四、運動的注意事項 :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某些低血壓患者,容易在劇烈運動,如跑步之中,頭眩暈跌倒,頭部撞擊地面,而造成一輩子的癲癇症的遺憾。

(二)所以適度運動,雖然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增強心血管功能,進而穩定血壓,但有眩暈症的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
(三)運動後適當補充電解質和水份。
(四)有低血壓者,應避免做長久站立或體位變動的運動。
(五)適當利用中藥,調理體質,低血壓不一定會長期跟著你。
五、有症狀的姿勢性低血壓該如何處置:
(一)變換姿勢時,動作要盡量緩慢。
(二)自我評估和觀察藥物的副作用。
(三)如果常喝酒應該減量或戒酒。
(四)平常從躺、蹲或坐著要站起來的時候,動作要緩慢。
(五)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嘗試找出潛在原因,如果懷疑是慢性病藥物引起,應該請西醫師調整藥物劑量、種類。
(六)若是自行去藥房拿藥,長期服用造成低血壓,請停用藥物。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