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發炎=顏面神經麻痺

壹、     前言:

一、顏面神經發炎:就是常見的口眼歪斜與面神經麻痹。

二、患者半邊顏面突然失去知覺,口角歪向一側,一邊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

三、較嚴重者眼瞼閉合不全,喝湯水時會順著嘴角流下。

貳、     顏面神經炎的中醫分型:



發生病因:在中醫辯證可分為風痰中絡,氣血失調或是血虛絡痹,風邪留著等。

一、風客經絡:

(一)主症:

1、   風寒襲絡者,突然口眼喎斜,面部拘急、痠痛。

2、   發病前常有受涼史,伴有惡風寒、發熱少、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3、   挾濕,則見身熱不揚、頭脹如裹、苔厚膩。

4、   風熱阻絡者,突然口眼喎斜,耳內、乳突輕微作痛,患側面部麻木不適,

5、   多繼發於感冒發熱,乳突、耳及咽喉腫痛之後,伴有口苦、咽乾、惡風、汗出、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二)      治法:疏風通絡和營。

二、                風痰閉阻:

(一)  主症:

1、   突然口眼喎斜,常在清晨起床後洗臉漱口吃飯時發現。

2、   面肌麻木、眼瞼閉合不全、眼淚外溢。

3、   言語不利、口角流涎、喉有痰鳴、舌體僵硬苔白膩、脈弦滑或弦緩。

(二)  治法:袪風化痰、開竅通絡。



三、                肝氣鬱結:

(一)  主症:

1、   突然口眼喎斜,常在情緒刺激後出現或加劇,伴有嘆息、胸脅苦滿、不思飲食、悲痛欲哭、舌淡苔白,脈弦。

2、        肝膽火旺者,見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脈弦數。

(二)  治法:肝氣鬱結,疏肝解鬱通絡。肝膽火旺,清熱瀉火通絡。

四、                氣血虧虛:

(一)主症:

1、    突然口眼喎斜,面部麻木、面肌鬆弛、眼瞼無力。

2、    經久不癒,伴有少氣懶言、倦怠無力、舌淡苔薄白、脈沈細。

(二)治法:益氣養血通絡。

參、     顏面神經炎的針灸治療:

一、   針灸治療:取風池、下關、頰車、地倉、承泣、合谷等穴,臉部的穴位視需要採取透穴針法,

二、   合谷則採順逆補瀉法,補法使針尖朝向手臂(順經),並使針感向上感傳,

三、   瀉法則針尖向食指,針感至指末稍商陽穴。

(一) 體針療法:

1、  取穴:風池、完骨、翳風、下關、陽白、攢竹、四白、地倉、頰車、迎香、合谷。

2、  配穴:風熱阻絡者,加大椎、太陽、支溝、內庭;

3、  風痰閉阻者,加耳門、聽宮、豐隆、內關、足三里;

4、  氣血虧虛者,加足三里、三陰交;

5、  肝氣鬱結者,加太衝、三陰交、陽陵泉。

(二)症狀治療:

1、    人中溝歪斜者,加水溝;

2、    頦唇溝歪斜者,加承漿;

3、    聳鼻困難者,加上迎香;

4、    閉眼困難者,加魚腰、絲竹空、申脈、照海。

5、    初期,局部用平刺透穴法或斜刺法,刺激宜輕;

6、    後期,用淺刺法并灸,風池、合谷用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亦可局部加拔火罐。

(三) 耳針療法:

1、    取穴:面頰區、肝、眼、口、齒、腦、額、皮質下。

2、    方法:毫針強刺激,兩耳交替使用,留針2030分鐘,每日一次

3、    或用埋針法。

肆、     顏面神經炎的黃金期治療:

一、      使用方式:一般面神經炎的患者,有時是體質不良,而造成神經及肌肉萎縮。

二、      若是能把握發病後,前三個月的治療黃金期,使用針灸治療、並且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為您,量身打造,調理體質的中藥水煎藥。

三、      多半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甚至完全痊癒。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壹、         前言:

一、 坐骨神經痛:此症有因椎間盤突出或骨質增生壓迫神經引起。

二、 也有不明原因引發,患者多有腰部酸痛放射至下肢腿足的症狀,

三、 嚴重時甚至無法正常行走。

貳、         中醫分型:

一、   腎陽虛衰型:

(一)      症狀:患者腰腿痠軟而痛、膝部無力、四肢冰涼、遇勞加重或頭暈耳鳴、面色蒼白。

(二)      治法:適合溫肝腎、補精血。

二、   寒濕阻滯型:

(一)      症狀:患者腰腿發涼疼痛、伴有沉重感、轉動不便、雖臥床休息不覺減輕,每遇陰雨天或腰部受寒後加劇。

(二)      治法:以散寒利濕、通絡止痛。

三、   濕熱內蘊型:

(一)      症狀:患者腰髖灼熱疼痛、冷敷後疼痛減輕、煩熱口渴、小便短赤。

(二)      治法:以清化濕熱,通絡止痛。

四、   瘀血阻絡型:

(一)      症狀:患者腰腿刺痛、痛有定處而拒按、俯仰轉動不便或疼痛加重。

(二)      治法:以活血化淤,通絡止痛。

參、         中醫針灸治療:



一、  針灸治療

(一)  取穴以腰部阿是穴、腰陽關、秩邊、環跳、陽陵泉等穴位為主,

(二)  針刺時秩邊、環跳穴時須有針感沿膀胱經、膽經向小腿末稍感傳。

二、  使用方式:

(一)  若是因骨刺引起:在針刺時也可配合X光片的診察

(二)  將針尖儘可能的針到骨刺,其療效更佳,

(三)  如果取穴針刺得法,在治療數次後就可見到明顯的改善。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 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