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五十肩、冷凍肩

五十肩、冷凍肩、肩凝症

壹、      前言:

一、   五十肩又稱肩凝症,以肩關節酸重疼痛,運動受限為主。

二、   三十歲的高先生,100年車禍受傷動手術,也服過西藥、復健2個月後:

(一)來善慧堂中醫診所就診時仍覺得肩膀僵硬,活動不靈活而且角度受限,手舉起來只有十度,並且伴隨著疼痛。

(二)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告訴高先生:「你的右手五十肩的情形很嚴重,而且有纖維化(就是所謂的沾黏)的情形。

(三)若不作適當的治療,在過一段時間之後,可能疼痛會緩解。

(四)但是肩關節會僵硬,關節活動的範圍也會受到限制,甚至影響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而使得生活品質變得更差。」

(五)在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細心針灸、整骨矯正復位、中藥治療下。

(六)半年後,右手已經可以像左手舉高了,現在已有半年時間,患者回診看感冒,自訴,效果很好,已沒有復發了。

三、   另一位長期打高爾夫球的王先生:

(一)不但是肩胛使用過度,造成發炎,而且肩胛的肌肉也開始僵硬了。

(二)經過針灸治療又恢復柔軟度,腰痠也改善,再也不會久站腰痛駝背了。

(三)他覺得針灸,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治療,只有幾根針,就能緩解疼痛、治療疾病。

四、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表示:

(一)      臨床上,患者常常有耐心做5年西醫復健電療,卻沒耐心做滿半年中醫針灸完整治療療程。

(二)      有一位七十歲的女士,在西醫復健做了快7年了,但是只做15次的針灸治療就改善很多,陸續改善中。

(三)      甚至回家也願意做,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教她做的復健方式,所以,病程好的快。

貳、           五十肩的定義:

一、   五十肩又名冰凍肩,好發於任何年齡,並非五十歲者的專利。

二、   只因年齡介於五十歲左右,此時耐力、肌力、彈性、柔軟度變差,容易因誘發許多的因素。

三、   導致肌腱受傷,造成肩關節的關節囊粘連,肩關節疼痛,肩部活動度受到限制。

四、   冰凍肩好發於五十歲左右的人,女性略高於男性,因而俗稱五十肩。

(一)      冰凍肩早期的病變部位是在纖維性關節囊,經由盂肱關節造影和關節鏡檢查證實病理為關節囊的收縮變小。

(二)      關節腔可見滑膜充血,絨毛肥厚增殖,充填關節間隙及肩盂下間隙,使關節腔狹窄,容量減少。

(三)      晚期的病理變化,除盂肱關節囊的嚴重攣縮外,關節囊還有纖維化、增厚,關節周圍的其它軟組織也受到波及,呈現普遍的膠原纖維退化性變化。

(四)      最後關節囊和周圍的肌腱、韌帶均發生沾黏,關節腔內滑膜增厚,肩盂下滑膜間隙閉鎖,滑膜與關節軟骨沾黏,關節容量明顯減少。

(五)      早期和晚期肩關節病理變化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早期的病變是在關節囊,晚期則波及關節囊以外的軟組織

參、           病因:



一、   風濕寒邪侵襲:

(一)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濕寒邪侵襲史。

(二)如居處潮濕,中風冒雨,睡臥露肩等。

二、   慢性疲勞:

(一)肩關節為人體中運動範圍最大、最靈活的關節。

(二)若肩關節或上肢長期重覆做某一個動作,將導致肩部軟組織勞損。

三、   老年性退化:

(一)年齡超過50歲後,賀爾蒙代謝率下降,導致蛋白多醣含量及其各組成分比值的改變。

(二)導致組織學變化如組織脫水、纖維化、關節僵硬和鈣化。

四、   肩部活動減少:

(一)本病的臨床特點,多見於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

(二)且左肩的發病率較右肩多。

(三)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

五、   肩部外傷:

(一)如上肢骨折、

(二)肩部軟組織損傷、

(三)局部出血、滲出,若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

六、   各種炎症:

(一)如岡上肌鍵炎、

(二)肱二頭肌鍵炎、

(三)肩峰下滑囊炎等病症,

(四)所引發保護性限制活動,並持續一段時間後,造成沾粘。



肆、           病程分三階段:

一、   五十肩又稱為肩關節周圍炎,主要症狀為肩關節疼痛和運動功能障礙,常為單側發病。

二、   亦有兩肩發病或交替發病。

三、   疼痛在夜晚比較嚴重,會影響睡眠,甚至痛醒。

四、   一般肩部會有明顯壓痛點。

五、   肩關節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活動度受到限制。

(一)第一階段:是發病一週以內,患者手抬高會痛,拿不到頭頂上的東西,無法梳頭髮,患部有酸痛感覺。

(二)第二階段:是發病一個月以上,是患者舉手受限,睡覺時疼痛,無法扣胸衣、穿衣、洗澡。

(三)第三階段:是約半年後,處理不當,導致無法梳頭、扣裙扣、洗背、側睡、及上肢上舉等。

(四)肩關節周圍炎,第一級治療可完全恢復,第二、三級治療,依情況尚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完全恢復。

伍、           中醫分型:

一、     肩關節周圍炎,中醫稱為「漏肩風」、「五十肩」、「肩凝症」、「凍結肩」。

二、     本病多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氣血凝滯。

三、     日久則關節囊、韌帶、肌腱粘連,肩臂肌肉萎縮。

(一)風寒濕型:

1.症狀:見於早、中、後期,畏風寒,天冷病況會加重,病患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或弦,

2.治法:疏風袪痰、清熱燥溼。

(二)      瘀血凝滯型:

1.   症狀:見於早中後期,病患會有肩部痠痛、局部腫脹、入夜後疼痛加劇、肩功能受限、舌質瘀斑、苔薄白。

2.   治法:活血袪瘀、通痺止痛。

(三)氣血虛損型:

1.    症狀:見於後期,肩部肌肉萎縮、肩功能受限、局部痠痛、氣短懶言、四肢無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2.    治法:益氣溫經,和營通痹。



陸、           平常的保養:

(一)年輕人運動前,一定要做熱身,運動後半小時內不要喝冰的飲料及洗冷水澡。

(二)年紀較大的人,動作不宜劇烈,時間早晚各做一回,每回活動約半小時即可。可以做的運動有游泳、打太極拳、鐘擺運動、手指爬牆運動、用水瓢舀水等等。

(三)      睡覺時電風扇或冷氣不要直接吹向肩膀,避免過度使用肩膀與提重,如此可降低五十肩的發生機率。

(四)      發生病因:多發生於年長者,且往往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

(五)      針灸治療:以局部及遠處取穴為主。五十肩可取肩三針、曲池、條口等穴;

(六)      使用方式:針刺時除需注意取穴的準確性外,還要注意針刺的深度。

(七)     唯有適當的針刺深度,才能有得氣的反應,以達到較好的療效。

(八)     透過針刺改善氣血循環,可使病症逐漸緩解。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中風後遺症,別亂服偏方




中風後遺症

壹、      前言:

一、   大部分的人在發病之後都會留下輕重不等的後遺症。

二、   輕者四肢感覺麻木異常,行動不自如。

三、   重者半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腦血管意外,屬醫“中風”範疇。

四、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認為,若能中西醫一起合治,對患者的康復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剛動完手術之後,有三個月的黃金期,手腳活動有80%以上的恢復性。

五、   98年有患者五十歲的中年男性:

(一)剛動完腦部手術後,手腳都不靈活,講話也口吃,由菲傭推輪椅來求治。

(二)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每天除了針灸治療也請他回去要努力做語言及手腳的復健。

(三)經過半年後,他講話也正常,但還是偏慢,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希望他每日還是要做針灸加上語言訓練。

(四)但是,在手腳的靈活度就增加不少,現在已經可以自行拿柺杖,到處走走。

(五)只是有時,運動神經恢復得還是不夠,走樓梯會不穩,他還持續針灸復健中。

貳、      發生病因:

不論是栓塞性或出血性引起的腦中風,都可以針灸治療。

參、      中醫分型:

中風的中醫分型很複雜,並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只要把別人在網路的有效中風偏方拿來吃就會有效,所以,還是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來為你量身訂做,適合你體質的藥方,別再亂吃中藥了,亂吃只會造成症狀更複雜,不容易治癒;有時甚至中風的症狀會更嚴重。

一、出血中風(相當於西醫學的出血性腦血管病。):

(一)  肝陽上亢:

A、症狀:猝然劇烈頭痛,眩暈,嘔吐,肢體癱瘓,震顫或見抽搐,煩躁不安,面部潮紅,或見昏迷;舌紅、舌體震顫,苔黃,脈弦勁。

B、治法:潛陽熄風。



(二)  風痰閉竅:

A、症狀:突然昏仆,肢體癱瘓,鼾睡痰鳴,或見抽搐;苔膩,脈弦滑。

B、治法:搜風祛痰開竅。



(三)  瘀阻腦絡:

A、症狀:舌強語謇,口眼歪斜,半不遂,肢體硬癱,並見頭部刺痛,頭暈目眩;舌紫暗或有斑點,脈弦或澀。

B、治法:化瘀通腦。



(四)  痰火閉竅:

A、症狀: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赤氣粗;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B、治法:清熱滌痰開竅。



(五)  陽脫:

A、症狀:中風之後,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氣微息弱,精神恍惚;舌淡,脈微或浮大無根。

B、治法:溫陽固脫。


二、缺血中風(相當於西醫學的缺血性腦血管病。):

(一)  風痰阻絡:

A、症狀:半身不隧,口眼歪斜,舌強語謇,肢體麻木或手足拘急;頭暈耳眩;舌苔膩,脈弦滑。

B、治法:化痰熄風。

(二)  氣虛血瘀:

A、症狀: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或萎軟,語言謇澀;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暈頭痛;舌淡嫩,脈弱而澀。

B、治法:補氣行瘀。

(三)  血虛動風:

A、症狀: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苔薄白,脈弦。

B、治法:養血熄風。

(四)  陰虛動風:

A、症狀: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強語謇,手足拘急或蠕動;眩暈耳鳴,心煩失眠,舌紅苔少或光剝,脈細弦。

B、治法:滋陰熄風。

(五)  大腸熱結:

A、症狀:突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形體壯實,便秘腹脹,口乾口苦,小便黃;舌紅,苔黃乾,脈沈弦。

B、治法:清熱攻下,平肝熄風。

(六)  瘀阻腦絡:

A、症狀:舌強語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並見頭部刺痛,頭暈目眩;舌紫暗或有斑點,脈弦或澀。

B、治法:化瘀通腦。

肆、      針灸治療:

若在發病初期即施以針灸治療,在頭部及四肢穴位下針,利用針刺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均可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伍、     使用方式:

在針刺四肢穴位時,須有針感沿末梢放射,效果才會好。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心悸的 中醫治療


心悸的中醫治療

壹、          前言:

一、二十一歲的鄭小姐因為心悸、心跳過速、無法呼吸而掛急診,結果經過西醫檢查後認為沒有任何心臟方面的疾病。

二、西醫診斷為恐慌症,遂給予精神科藥物服用,但鄭小姐不願意服用治恐慌症的藥,最後只好跑到善慧堂中醫診所求診,經李秋慧醫師診治後,過一段時間就沒有再發作。

三、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認為,其實鄭小姐的不適症為心悸所造成,心悸是指患者間歇性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所引發。

四、症狀為:常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五、臨床上患者以心虛膽怯、心血不足居多,且多兼夾其他証型混合出現,需對症下藥。

貳、       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

      心虛膽怯者:

(一)           症狀:常見於缺乏運動者,常有心悸、善驚易恐、少寐多夢等症狀。

(二)           治法: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心血不足者:

(一)           症狀:多見於貧血的人,常有心悸、頭暈、面色萎黃、疲倦等症狀,

(二)           治法:補益氣血、健脾養心。

      陰虛火旺者:

(一)           症狀:常出現於更年期婦女身上,常有心悸、心煩、手足心熱、腰痠耳鳴等症狀。

(二)           治法:養心安神、滋陰清熱。

      心陽不振者:

(一)           症狀:多見於冷底陽虛的人身上,常有心悸、胸悶氣短、手足冰冷等症狀。

(二)           治法:平補陰陽,潛鎮固攝。

      水飲凌心者:

(一)           症狀:常出現在水腫、濕氣重者常有心悸眩暈、噁心吐涎、下肢浮腫等症狀。

(二)           治法:溫陽健脾,利水滲濕。

      瘀血阻絡者:

(一)           症狀:多見於高膽固醇、高脂血症患者身上,常有心悸胸悶、胸痛時作、口唇暗沉青紫等。

(二)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痰火擾心者:

(一)           症狀:多見於精神躁鬱症者,常有心悸躁動、口苦便秘、情緒激動易暴怒等症狀。

(二)           治法:順氣逐痰。

參、      結論:

一、鄭小姐為心脾氣血不足所致,給予益氣生津,斂陰止汗、補益氣血、健脾養心、等藥方調理。

二、一、二天後心神寧定、體力恢復,晚上睡的很安穩。

三、一個月以後配合定期運動未再發作。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