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

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



皮膚及口腔感染:
一、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如發炎及潰瘍;糖尿病女患者比一般婦女更易得到陰道感染。早期中醫治療及檢查並遵循醫師的建議可減少感染的發生率。
二、糖尿病患的牙齒及牙齦亦會較普通人容易感染,使糖尿病人更易發生牙周病
三、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支撐牙齒的部位發炎,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齒及牙齦被細菌感染,預防牙周病之道是控制血糖並請遵照牙科醫師的建議保持口腔衛生。  

急診:

一、血糖太高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如頻尿及強烈口渴。但老年人及身體虛弱的病人可能症狀並不明顯。
二、 若不馬上治療,高血糖患者會從小便中流失大量體液和電解質,而身體會變得更加虛弱。
三、 嚴重時甚至會失去意識呼吸變得短促脈膊加快,口舌乾燥,手腳冰冷,血糖更加上升,這種情況稱為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酸性糖尿病昏迷,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急診,應立即送醫治療。
四、 血糖過低也是非常危險的糖尿病急診,常在施打胰島素吃藥飲食、運動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例如藥物劑量過多飲食過少過劇運動或喝酒等。
五、 低血糖症狀包括緊張、顫抖、無力、冒冷汗、心悸、饑餓與頭痛等,嚴重低血糖時更會導至昏迷。
六、 病人在開始感到低血糖時,應立即吃或飲用含糖食物,如糖片或柳橙汁,因為輕微的低血糖不立刻處理,可能會進一步發生嚴重的低血糖。
七、 若病人失去意識,應立即施打升糖素送醫治療。配帶糖尿病識別證或有標幟的識別手鍊或項鍊,可讓醫師知道您是糖尿病人,在發生這些症狀時可幫助您迅速處理。

懷孕、妊娠型糖尿病:

一、 懷孕對婦女的身體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糖尿病會使身體對此額外負擔難以適應,可能對母親及胎兒造成問題。
二、 有些婦女在懷孕期才得到糖尿病,稱為妊娠型糖尿病,這型糖尿病好發於懷孕的中末期,雖然發生在胎兒較容易受傷害的前期之後,而且此型糖尿病通常在小孩出生後會消失,但懷孕期間仍需積極治療,以確保母子平安。
三、 糖尿病婦女在懷孕前應要好好控制血糖,如此她的糖尿病較不會造成胎兒的傷害。
四、 若糖尿病婦女沒有控制好血糖,生下來的嬰兒體重會異常增加,俗稱巨嬰。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造成早產兒及其他小孩的問題,如新生兒呼吸困頓、低血糖及夭折
五、 緊密的血糖監測和使用胰島素治療可讓糖尿病的媽媽生下健康的嬰兒。懷孕婦女不宜使用口服降血糖藥,原因是藥物對胎兒的安全性並未確定。
六、 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好好遵照醫囑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胎兒將會健康如常。
七、 50%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生完小孩後,血糖很快便恢復正常。但許多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日後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人應定期檢查血糖,可早期診斷和及早治療,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遺傳性糖尿病:

一、科學家們估計父母之一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子女,大約有10-15%的機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若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那子女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就大增。
二、生活習慣會影響其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如肥胖會增加糖尿病發生的機會,並且會使糖尿病提前發生。
三、父母之一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不會影響小孩得到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得病機率。

壓力及疾病:

一、正常身體應付壓力的方式是增加血糖,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壓力會增加治療的需要。疾病諸如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生理壓力形式,當血糖升高時,葡萄糖和水份會從尿中排出,流失的液體需要多喝水份來補充。
二、如有噁心症狀無法口服降血糖藥物或食物時,應找醫師處理。因為不吃飯會增加低血糖的危險,而不服降血糖藥或不打胰島素則會使血糖升高。
三、極度口渴,快速體重下降,高燒、頻尿、血糖或尿糖過高,都是血糖失去控制的訊號。若病人有這些症狀,應馬上就醫。
四、 家庭、生活或工作上的各種壓力,有如疾病一樣會影響糖尿病的控制。檢查血糖或尿糖可以知道壓力對您的糖尿病控制影響。若壓力讓您的糖尿病難以控制,應向醫師求助。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千金難買,早知道】~中風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中風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中風篇
壹、前言:
一、 基本上,「 中風 」乃是腦血管障礙的總稱。
二、 中風是腦部因為血液供應突然中斷 (主要是指腦血管阻塞或出血),使得腦部缺乏氧氣及養份,導致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而產生各種的神經症狀 
三、 中風也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約有 55% 中風者會有不同層次的失能狀況,如手腳麻痺、言語障礙等麻煩的後遺症,甚至半身不遂,終日臥床。
四、 如此不僅造成病人、家庭身心耗損外,亦造成社會的負擔 
五、 近年來,腦中風一直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總合,如果以個別惡性腫瘤來比較,腦中風則遠高於任何單一種類的惡性腫瘤。
六、 台灣地區三十五歲以上的成人,每年約有三萬人會發生第一次中風,導致死亡或殘障。
七、 其中十分之一的病人一年內會再發生第二次腦中風,而且一旦再發作時,殘障程度都會比第一次嚴重。
八、 九成的腦中風患者發生於五十歲以上,但近年來腦中風已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顯示腦中風已經不是老年人的疾病,預防腦中風值得我們高度的重視。
貳、問與答:
一、問:中風只會發作一次,應該不會重覆發生吧?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臨床觀察發現,即使是”短暫性腦缺血” (TIA) 發作, 2~3 年內會約有半數人會再復發或真正中風發病。
2. 所以不論是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一次發作後,都要小心避免再發。
3. 一般規律是下一次會比上一次嚴重,間隔會越來越短,輕微中風再發作,會出現嚴重後遺症。
二、問:中風除了做西醫治療,中醫也能治療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現代醫學對腦血管疾病治療,除了使用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外,於後遺症的照護上,亦配合復健醫學治療,來加強回復病患的獨立性和肢體運動功能。
2. WHO  2002 年即認為對於中風所造成的偏癱後遺症,針灸的回復效果比單純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復健要來的好。
3. 針灸可以在疾病早期和中藥治療同時進行,讓長期偏癱患者針灸有明顯療效。
4. 近幾年中醫針灸在配合現代醫學的治療下,亦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其療效。
三、問:當輕微中風時,不用中醫治療,嚴重的中風半身癱瘓,再找中醫治療,就好了吧?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錯誤的觀念,會讓中風跟著你一輩子,甚至生活無法自理,可要注意。
2. 中醫中藥及中醫針灸在第一次發病的急性期0~3個月為針灸黃金期,每日針灸與中藥配合使用,甚至可恢復80%~90%
3.許多患者在第一次發病後的6個月年後,每日針灸與中藥配合使用,神經、肌肉、血管的恢復性及再生能力,也越來越差了,只有40%~50%
4. 許多患者在第一次發病後的1~2年後,甚至第二次發病或第三次發,才利用針灸與中藥配合使用,僅能恢復10~20%
5. 針灸能加強病患肢體運動性和生活獨立性上的回復、與無針灸患者相比,尤其在針灸 6  12 個月以後更為顯著。
6. 急性期,針灸可加速神經學損傷的恢復,亦有助於下降病患後續死亡率、住院率,臨床發現能加速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7. 慢性期時,隔日針灸一次,在對上肢運動功能,生活品質皆有較明顯改善。
8. 吞嚥困難方面,針灸在對食物的滯留、吞嚥狀況、講話發音清晰度,皆有較明顯改善。
四、問:高血壓才會中風,我是28歲的粉領族,雖然經常頭暈,去西醫檢查是貧血性的低血壓,應該還不會中風?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血壓標準,收縮壓低於120mmHg以及舒張壓低於80mmHg叫做血壓正常。收縮壓在120140mmHg或舒張壓在8090mmHg屬於高血壓前期。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稱為高血壓。
2. 除了高血壓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低血壓也與中風攸戚相關。
3. 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落差愈大,中風的機率愈高。舉例來說,160/60(收縮壓/舒張壓)比160/80中風的風險更高,這兩個數值拉距愈寬,代表大動脈硬化更嚴重。
4. 低血壓的定義是,「無法達到或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需求的血壓。」通常年輕女生血壓偏低,如果出現任何症狀,好比頭暈、嗜睡、臉色蒼白、心跳慢、虛弱沒力氣,就稱為低血壓。
5.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嚴重甚至昏厥休克,這稱為病態的低血壓,亦即血壓已經不夠生理需求,也容易因血液循環差引起組織血流灌流不好、血管堵塞,甚至導致中風。
6. 低血壓造成的腦中風,在近年來常見,源於大部份的人,對於長期營養缺乏,而不予理會,第一次中風之後,只想針灸,卻沒有找中醫師開立水煎藥調理體質,雖然肌肉神經針灸後恢復柔軟度,卻沒有營養供應肌肉神經,於是,還是沒有力氣。
7. 甚至,為了省小錢,不願治療,於是有了第二次中風、第三次中風,因為生活無法自理,只好找外傭照顧,或是花大錢治療,但已不如初次中風,就針灸與中藥配合使用,初期可恢復80%~90%
五、問:經常有中風患者,詢問李醫師,一個禮拜針灸一次有效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神經、肌肉、血管的恢復性及再生能力,會因為活動性下降,而快速萎縮。
2.間隔太久,如7天只有針灸一次,刺激神經的活性,遠不及萎縮速度,當然會沒效啦!
3.奉勸中風想恢復的患者,針灸、服中藥的頻率要高,才能加速身體的修復。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