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季感冒篇

2015/01/12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檢查
壹、前言:
一、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
二、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三、 若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
四、 但長在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
五、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常見病與多發病,多發生30~40 歲的女性。
六、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約 7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繼發性痛經,約 6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不孕症。
七、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主要症狀之一,臨床上患者多以痛經前來診治。
八、 假如:卵巢巧克力囊腫小於5公分,若以西醫激素療法為主,常因激素所引起的副作用,讓患者轉由,中醫以辨證論治來治療,療效卻優於西藥。
九、 但若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如卵巢巧克力囊腫大於5公分,或盆腔粘連、異位結節等情況,中藥難以達到消散囊腫、粘連的目的,則應選擇西醫手術治療。
十、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臨床不少年輕女性患者,因為初期子宮內膜異位症而求診於中醫,也都有改善,但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反復發作的中年女性,都成了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只能西醫手術切除了。
貳、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週期有關:
一、 痛經:
()  常見而突出的症狀,多爲繼發性,即自發生內膜異位開始,患者自訴以往月經來潮時並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
()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發生在月經前、月經時、及月經後。
()  有的痛經較難忍,需要臥牀休息或用藥物止痛;疼痛,常隨着月經週期而加重,曾經有患者已服用5顆止痛藥,仍是痛到冒冷汗,止痛藥已無效。
()  由於雌激素水平不斷高漲,使異位的子宮內膜增生、腫脹,再受黃體激素影響則出血,刺激局部組織,以致疼痛。
()  如係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可促使子宮肌肉攣縮,痛經勢必更爲顯著。
()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異位組織無出血的病例,其痛經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月經過後,異位內膜逐漸萎縮而痛經消逝。
()  此外,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中,可查出許多炎症過程,很可能局部的炎症過程伴有活躍的腹膜病變,從而產生前列腺素、激肽和其他肽類物質引起疼痛或觸痛。  
()  但疼痛程度往往不能反映出腹腔鏡檢查所查出的疾病程度。
()  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顯著,但無痛經者,佔1/4左右。婦女的心理狀況也能影響痛覺。
二、 月經過多:
()  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量往往增多,經期延長。
()  可能由於內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調。
三、 不孕:
()  原發性不孕佔45%,繼發性不孕佔40%。
()  盆腔內膜異位症常可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或導致管腔堵塞。
()  或因卵巢病變影響排卵的正常進行而造成不孕。
()  一旦懷孕,則異位內膜受到抑制而萎縮。
四、性交疼痛:發生於子宮直腸窩、陰道直腸隔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使周圍組織腫脹而影響性生活,月經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五、大便墜脹:
()  一般發生在月經前期或月經後,患者感到糞便通過直腸時疼痛難忍,而其他時間並無此感覺,爲子宮直腸窩及直腸附近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典型症狀。
()  偶見異位內膜深達直腸粘膜,則有月經期直腸出血。
()  子宮內膜異位病變,圍繞直腸形成狹窄者有裏急後重及梗阻症狀。
七、膀胱症狀:
()  多見於子宮內膜異位至膀胱者,有週期性尿頻、尿痛症狀。
()  侵犯膀胱粘膜時,則可發生週期性血尿。
參、造成不孕的表現:
一、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子宮後位、固定,伴隨壓痛或無壓痛。
二、 內膜增厚或呈囊性腫塊,壁稍厚,張力高,活動或不活動,或無壓痛。
三、 後陷凹或宮骶韌帶等部位有散開的、多個、大小不等的結節、壓痛或無壓痛。
四、 子宮頸上見紫藍色點或結節,有時見息肉樣、或菜花樣贅生物。
五、經前或行經時,以上敍述的症狀加劇。
肆、臨床檢查方式:
一、 子宮頸抹片檢查:形成局部腫塊接近體表者,儘可能取組織,送作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二、 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囊腫,呈顆粒狀細小,回聲如囊液粘稠,內部漂浮有內膜碎片時,易與畸胎瘤內,脂肪中含有毛發的回聲特點相似,即爲液內見小細光帶,呈平行虛綫狀分佈。
三、X光檢查:
()  可做盆腔造影、及子宮輸卵管造影、和單獨子宮輸卵管造影。多數內異症患者有內生殖器官的粘連及與腸曲粘連。
()  子宮內膜異位,最易種植於子宮直腸陷凹故粘連的內生殖器,易發生於子宮直腸陷凹,使之變淺,尤其在盆腔充氣造影顯示更明顯輸卵管卵巢可形成粘連團塊。
三、 腹腔鏡檢查:
()  內膜異位症的有效方法鏡檢所見最新鮮的種植竈呈黃色小水泡。
()  生物活性最強的爲大焰狀出血竈;多數散在病竈融合成咖啡色斑塊,並向深部植入。
伍、一般西藥的激素治療副作用:  
一、 產生毛髮增多,聲音變低沉,乳房變小、及痤瘡出現等、男性化表現。
二、 水分滯留、及體重增加。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腎功能不全者不宜應用。
三、 可能對肝細胞產生一定損害,故患有肝疾患的婦女禁用。 
四、 潮熱、陰道乾燥、頭痛、陰道少量流血等。
五、 較重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頭痛發脹、子宮絞痛、乳房疼痛、以及由於水分瀦留、及食慾改善而體重過度增加等。
六、 西醫再給予鎮靜劑、止吐劑、利尿藥及低鹽飲食可以減輕副作用。
陸、中醫的辨證論治:
一、 基本病機:子宮內膜異位是指瘀阻沖任、胞宮。
二、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在中醫“痛經、癥瘕、月經不調、不孕"等病症的範疇。
三、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四、 《本草綱目•論月水》:“女子,陰類也,以血爲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信、月水、月經。經者,常也,有常軌也。”
五、 注意經期,調經、止痛、養陰為先;平時重在化瘀、散結、溫陽為輔。
六、佐以益氣、養血、補腎之品,通過調整陰陽氣血,達到治本調經之目的。
證  型
治  法
治  方
氣滯血瘀證
理氣行滯,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湯加減
寒凝血瘀證
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少腹逐瘀湯加減
腎虛血瘀證
補腎益氣,活血化瘀
補益祛瘀湯加減
氣虛血瘀證
益氣溫陽,活血化瘀
舉元煎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熱灼血瘀證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丹皮、紅藤、敗醬草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診斷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診斷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診斷
壹、前言:
一、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科常見的病症,經由婦科診斷其發生率,約在10~20%之間,其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
二、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最困擾的三個問題:經痛、不孕症與性交疼痛,又恰是婦女生活健康的重要關鍵問題。
三、 西醫的治療,除了病灶的手術切除外,就是利用荷爾蒙造成假孕,假絕經,希望達到治療的目的。
四、 遺憾的是,西醫的治療,療效有限外,其所造成的副作用與疾病的高復發率,也令婦女不堪困擾。
五、 對於荷爾蒙治劑致癌的疑慮,治療後的復發狀況,往往令患者急欲尋找另一種有別於賀爾蒙的治療。
六、 外科的侵犯性治療,治療後的後遺症,以及手術後的高復發率,也讓中醫的治療,成為患者所期望的另一項選擇。
七、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臨床上,有許多服用西藥半年以上的患者,預後也減少復發,因為中醫並不是以抑制方式治療,而是以每個人臨床表現不同的病狀,量身訂做的中藥組成,才能將疾病個個擊破。
八、 因此,如何發揮中醫治療的效用、求得中醫的高療效,與西醫合作,以增進婦女健康,是很重要的。
貳、中醫的診斷:
一、根據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中醫辨證至少有17 種不同的證型,而其中又以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瘀熱內阻、痰瘀互結、氣虛血瘀與腎虛血瘀六種證型最為多見。
二、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以氣滯血瘀、氣虛血瘀、及瘀熱內阻,最為多見。
三、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從臨床中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辨證,既有單一證型,更多見的是幾個證型的互見,例如氣滯血瘀、氣虛血瘀及瘀熱內阻三者同時出現的比率也佔三分之一。
1.      氣滯血瘀證:最常見的症狀是平時小腹悶脹痛、經行小腹悶脹痛、經前或經行乳脹、與經前或經行胸脅脹。
2.      氣虛血瘀型:最常見的症狀是神疲倦怠、經期便溏、短氣懶言、小腹墜痛、小腹空墜而痛。
3.      瘀熱內阻型:最常見的症狀是心煩易怒、大便乾結、平時易有帶下色黃。
四、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中醫辨證症狀是不固定性,因為中醫的治療是以證型為中心,辨證的準確關係治療效果的好壞。而辨證的正確與否,又與所使用中藥,有很大的關係。
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認為,臨床用方,沒有清楚的中醫辨證為基石,往往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位:
一、經血逆流學說:
1.     這是1921 Sampson 根據臨床的關觀察提出月經期間脫落的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碎片,可以隨經血經由輸卵管逆流致腹腔,然後種植在卵巢,腹腔壁,腸壁等地方,形成一連串的臨床病症。
2.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此一學說是目前學界所公認的主要致病原因。這與中醫理論裡經血逆流易造成月經病的觀點不謀而合。
3.     因此如何避免經血逆流,一直是中醫治療的主要思想。
二、體腔上皮轉化學説:
1.     子宮內膜與腹膜細胞均發源於上皮細胞,因此有人提出逆流的月經碎片刺激腹膜上皮細胞轉化為子宮內膜細胞。
2.     臨床上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似乎符合轉化學說,但迄今為止,此學說尚無充分的臨床或實驗依據。
三、血液-淋巴散播學說:
1.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其生物行為卻類似惡性腫瘤,其機制可能透過血液與淋巴向遠處轉移。
2.     這可以解釋遠端發生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是不能說明常發部位與正常的血流及淋巴引流不符的問題。
3.     除此三大學說以外,尚有醫源性散播學說,內分泌學說及免疫學說等。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致病原因很難單一化,很可能是各個學說的交互影響。
4.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從對中醫辨證的辨別,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能會表現不同的臨床症狀,即除了一般了解的痛經,不孕,性交疼痛及不常的月經出血以外,尚有疲倦,腹瀉,腹脹,惡心欲吐,頭暈,頭痛,易感染,低熱,白帶等,這些是中醫辨證治療,能優於西醫治療的重要判斷點。
肆、中醫的病機:
一、 由於外在環境因素,或是內在體質變化,造成病患之氣機的阻滯,也就是氣滯(月經多見血塊)。氣滯常常導至血瘀的發生(經血逆流與內膜異位)。之後氣滯與血瘀的病機常常相互影響。所以治療以理氣加化瘀藥。
二、 氣血瘀滯日久,加以日常工作壓力等因素,常有化瘀之虞。因此氣滯血瘀與瘀熱內阻常會相並出現。因此適當的加入清熱涼血於理氣化瘀方藥中。
三、 氣機的阻滯,常常也造成水濕的停滯,濕與熱相互影響,常常也伴見痰瘀阻滯的病證,因此利濕、兼化痰散結等藥物。
四、 病久或是瘀熱迫血妄行,造成經血過多,終至損傷正氣,因此氣虛血瘀的表現,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中,也是常見的病症。氣虛由於推動不足,亦能進一步惡化氣機的阻滯,所以適當的補氣藥,加於化瘀散結藥中。
五、 腎氣是身體正氣的原始,故也有原氣之稱。腎氣的虛損,造成胞脈的損傷與瘀阻,亦能產生氣滯血瘀的發生,甚且腎主生殖,不孕症的治療,往往也都要以腎虛為主要的考慮,因此補腎、加上化瘀法。
六、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由以上所知,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時並不一定是飲食生冷食物所造成。
伍、注意事項:  
一、 女性月經期一定要杜絕性生活。
二、 月經期間,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受風寒着涼、生冷食物。
三、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四、 女孩子青春期要避免受驚嚇,以免導致閉經或形成溢流。
五、 月經期要做學會緩解情緒,不要生悶氣,否則會導致內分泌失調。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子宮肌瘤的原因

子宮肌瘤的原因

 

子宮肌瘤的原因
壹、前言:
一、 子宮肌瘤形成的因素,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
二、 列出可能的原因:
1.      雌性素 ( estrogen ) 的刺激:停經後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會縮小,懷孕時肌瘤通常會變大,都顯示其與雌性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也有不受雌性素之影響。
2.      長久的痙攣:子宮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在子宮壁內引起一種肌肉纖維反應而產生子宮肌瘤。
3.      生長內分泌素 ( growth hormone ):有人認為與之有關。
貳、病機:
一、 子宮肌瘤多半是多發性的,它通常以假被膜 ( capsule ) 與周圍的組織區隔,而在新鮮的標本切片中,顯示平滑肌的渦旋狀。
二、 子宮肌瘤自然演變史,是受女性荷爾蒙刺激而持續的成長,從女性的生殖期,直到緩慢進入更年期後就逐漸地變性而萎縮。
三、 在變性的這段期間,一個很重要的牽制它成長的因素是,肌瘤本身的血流供應,如果供應充沛就會長成巨大的肌瘤。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血流供應青黃不接,它就會慢慢的變性而停止成長。
四、 一般來說肌瘤的變性有以下幾種:
1.透明性變化 ( hyaline degeneration ) 最常見和最輕微的變性,組織學上呈現喪失細胞構造而造成均勻的狀態,占所有變性的65﹪。
2.類脂肪黏液性變性(myxomatous degeneration)即脂變性,約占15﹪。
3.鈣化性變性(calcific degeneration)漿膜下肌瘤因缺少血液循環而造成鈣和磷的沉澱,約占變性的10﹪。
4.壞死性變性(carneous or red degeneration)靜脈充血和間質出血, 造成子宮肌瘤紅色變性,為懷孕最常見的變性,常伴隨疼痛的感覺。
5.惡性的病變(malignant transformation)一般報告約有0.1-0.5﹪的子宮肌瘤發展成為子宮肌肉瘤(leiomyosarcoma)的可能。
參、子宮肌瘤的病位:
一、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均是同一個疾病的不同表現與翻譯。
二、 子宮肌瘤(myoma)是子宮肌層的某一個細胞發生了病變,這個細胞慢慢的生長形成一個硬梆梆的肌肉瘤,並和旁邊的組織逕渭分明。
三、 子宮肌腺症(leiomyoma)則是由子宮腔內直接穿透進入子宮肌層,而在子宮肌層內衍生出新的子宮內膜組織,就像子宮內膜異位之於骨盆腔,因此有人稱子宮內膜異位(endometrium)為子宮外異位,而子宮肌腺症為子宮內異位。
四、 子宮肌腺症在子宮肌層內的分布是散在性的,叫做”散瘤”,有如拿一把沙往地上一撒,並沒有明顯的範圍。
五、 子宮肌腺症雖然是散的,但其組織如果發育快速,也會在某處形成群落,有點像子宮肌瘤,但因其範圍和周圍組織邊界不明確,就像沙灘上某處沙堆,故此處即稱為子宮肌腺瘤。
肆、依其組織位置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間質肌瘤(intramural type):為最常見的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如果延伸到子宮寬韌帶就是韌帶內子宮肌瘤(intra-ligammentous)。
二、 漿膜下肌瘤(subserous type):為肌肉層生長出來,而往外向骨盆腔突出,這種肌瘤有的會形成有蒂的(pedunculated)子宮肌瘤,因為其生長空間較大且不受限制,故漿膜下肌瘤都長的較大。
三、 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type):為肌肉層生長出來,而往內向子宮腔突出,有時也會形成蒂而充滿子宮腔,甚至經子宮頸而突出於子宮外,這種肌瘤是最少見的一種。
伍、臨床症狀 
子宮肌瘤的存在不一定會產生臨床症狀,其症狀的產生主要決定於肌瘤的位置、大小、是否懷孕及變性(degeneration)的狀態,大約35-50﹪的子宮肌瘤患者有以下症狀 :
一、 不正常的子宮出血:
二、 是子宮肌瘤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大約30﹪的 病人會有此症狀,大部分以月經延長及月經量變多、或者是月經前點狀出血表現。造成此症狀原因,為子宮因長瘤而充血且肌瘤會壓迫靜脈使子宮肌肉層及內膜的靜脈怒張,進而影響子宮收縮而妨礙其止血功能;增大的肌瘤易使子宮內膜脫落增多,有時會伴有子宮內膜增生,這種不正常的出血常引起缺鐵性貧血,所造成的症狀如心悸、易疲倦等。
三、 疼痛:一般子宮肌瘤並不會有腹痛情形,但在下列情形則會有腹痛現象因血液循環不良或感染造成子宮肌瘤變性;有蒂的肌瘤其根部發生扭轉,當肌瘤由子宮口突出時,子宮會有排除的收縮而引起腹痛,若子宮肌瘤壓迫神經或沾連亦會因牽扯而產生痛。
四、 壓迫症狀:子宮因解剖位置,前臨膀胱,故當肌瘤壓迫周圍組織時,可能引起頻尿、尿滯留、小便失禁及輸尿管水腫等症狀,此外亦可能造成便秘、脹氣、下肢水腫和靜脈曲張等現象。
五、 不孕:子宮肌瘤因影響精子的運輸、不正常的輸卵管移動及不正常的子宮血流而引起不孕。
六、 自然流產:子宮肌瘤患者其流產約為正常婦女的2-3倍,且其自然流產的可能於子宮肌瘤摘除前為40﹪,而摘除後為20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