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季感冒篇

2015/01/14

【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腸癌的中醫治療篇

2014/10/17

【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腸癌的中醫治療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大腸癌的中醫治療篇
壹、前言: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宋《衛濟寶書》首次使用癌字。宋朝婦人良方一書,提到”乳岩”的病名。
()明代以後才開始用癌字來統稱惡性腫瘤。
()傳統中醫外科的五大絕症。中醫對大腸癌的認識中醫根據其主要臨床表現的不同,分別診斷爲“腸覃”、“癓積”、“臟毒”、“便血”、“下痢”、“腸癖”、“鎖肛痔”等。
()病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年老體弱、正氣虧虛、臟腑失調、七情鬱結。
()主要病機:脾虛濕毒瘀阻。以濕邪熱毒瘀滯爲標,正氣不足爲本,二者互爲因果,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病位在大腸,發病與肝、脾、腎關係密切。
貳、問與答:
一、問: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的副作用,中醫真的能緩解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年紀大的癌症病患很難承受手術或放射、化學治療所帶來的破壞。
()相對的,老年人的腫瘤發展較慢,使用中醫的治療方式不至於太痛苦,在兼顧生活的品質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病患治療的意願。
()但若年輕人罹患腫瘤,較早期發現的癌症仍建議能手術切除,並視情況完成放、化療完整治療前或後再以中醫調理,效果會更好。
(破壞後大建設、並打穩地基:「手術,化療、放療,分子標靶,就好像拆房子一樣,而中醫治療就像磚塊,在原地再一塊一塊重新砌起來」。
()中醫利用中藥、針灸、運動等等方式,為身體重新建立免疫力和體質的基底,就像是重新打上地基、再構築一棟堅固耐用又完整的房子。
()中醫治療,在臺灣和西醫一樣都屬於「正統療法」,但是對大多數民眾而言,缺乏數據、沒有精密儀器的中醫似乎是一種比較不科學的治療方式。
()以用藥來說,西醫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都講究「精準」,放射治療也會以「定位」來達到最高的效能,口服藥更是以直接有效、解除症狀為主。
()中醫則講究「醫食同源」,飲食也是一種用藥,許多食材也同時是藥材,當然藥材一樣可以入菜,所以強調的是利用飲食和湯藥調節整個身體的狀態後,讓身體有足夠的能力,自行修復並對抗疾病,效果緩和而漸進,恢復健康快。

二、問: 我有胃酸逆流,不吃中藥,只要忌口就會自然好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中藥治療效果快,為避免復發需忌口:
1. 中醫認為病變在脾胃與肝。脾主運化、胃主降、肝主疏泄。脾胃虛弱而消化不良。
2. 工作或家庭壓力、及情緒緊張,都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肝氣犯胃,使脾胃失和,則會導致胃氣上逆。
3. 胃酸過多是本病的表現,但是治療不僅僅是降胃酸,而要從和胃健脾、疏肝理氣、清理腸胃宿食,使腸胃恢復正常機能。
4. 胃食道逆流症跟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中藥治療能夠改善症狀,但若是習慣沒改變,很容易復發。
5. 忌口,並不會自然好!使用中藥來使鬆弛的食道括約肌恢復彈性,幫助胃腸消化以加速胃排空。
6. 例如: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只是不吃冰冷的食物,只是移除惡化的原因,未服中藥調理體質改變身體的敏感性,所以還是會打噴嚏、流清涕、容易感冒的。

三、問: 家人得了大腸癌,中醫有治療的方式、或延緩惡化的方法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中醫的辨證論治:手術治療是首選方法。配合中藥扶正,取得較好療效。中醫認為大腸癌因脾胃失調,濕濁雍滯,溼熱下注,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久之結而成腫。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腸癌的致病因素

2014/10/14

【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腸癌的致病因素


 【千金難買,早知道】
~大腸癌的致病因素
壹、前言:
一、身體內的大腸有許多保護的屏障。
二、第一道屏障是腸道內維持著正常比率的細菌族群。
1.   正常生理情況下,腸道內約有1012 細菌,其中約109是可能致病的細菌。
2.   這些益菌與病菌在一定的比率下,在腸道內彼此互相牽制而和平共處,因此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不會造次。
三、第二道屏障是腸道的機械因素。其中包括:
1.   腸道杯細胞分泌的黏液層:
A.  這一層黏液提供了厭氧菌的生存環境、及防止病菌的附著。
B.  同時黏液層也包含了由漿細胞(plasma cell)分泌的IgG(S-IgG),這些S-IgG 也可防止致病菌在腸壁的攀附。
2.   腸道蠕動(peristalsis)
A.  正常的腸道蠕動,是維持正常好菌生態、及防止病菌在腸壁附著的重要因素。
B.  在人及動物身上,研究者都發現腸阻塞,的確會引起病菌移動。
3.   腸道細胞(enterocytes)所形成的細胞屏障:
A.  腸道細胞間彼此以Desmosomes tight junctions 緊密的連接,正常情況下只容許小分子通過,而不容許病菌通過。
B.  但若腸道缺血、或水腫,則易破壞這層腸道細胞所形成的細胞屏障。
四、第三道屏障是免疫系統:全身性的免疫系統及腸道局部的淋巴細胞、淋巴腺、腸系膜淋巴結都扮演著消滅病菌、及防止病菌擴散的功能。
五、第四道屏障是腸肝軸系:
1.   肝膽系統所排泄到腸道的膽汁,有維持正常的腸道細菌生態、及結合內毒素防止內毒素由腸道位移的功能。
2.   肝內的網狀內上皮系統(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亦有去毒殺菌的功能。
六、而介入中醫治療,能改善惡化的腸道,使之功能恢復,提升免疫力。

貳、問與答:
一、問: 我的父親是重症病人,為什麼腸道恢復不好?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重症病人的腸道衰竭正常情況下,供應人體腸道的血約佔心臟輸出血液的20%
()當出血或休克時,人體的防衛機轉,為了保護較重要的器官,例如腦部及心臟,往往會犧牲腸道的血液循環,造成腸壁缺血及缺氧。
()根據研究顯示,當出血達15%,且心跳﹑血壓﹑及心臟輸出量尚未發生明顯變化之前,供應腸道的血液便已經減少40%了。
()腸壁的缺血,直接衝擊到腸道的屏障功能,使得細菌位移的機會增加。
()同時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損傷,亦可能啟動細胞激素(cytokine)系統、及引起顯微循環系統失調(dysfunction of microcirculation),不僅造成局部損傷也引起全身性的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患者家屬,希望中醫輔助治療,使患者能有體力,來持續往後的療程了。

二、問: 我感冒時,要求西醫使用抗生素,經常吃有影響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許多患者往往使用廣效、及較強的抗生素。
()長期使用抗生素,往往會改變腸道細菌的正常生態,使得致病菌的過度增生因而增加病菌轉移的機會。
()為了預防、或治療壓力性胃炎的出血,這類重症病人,西醫也常常給予大量的制酸劑、或H2 拮抗劑,使得上消化道的pH 值增大,而有利於病菌的增生、及胃腸、和上呼吸道壁的附著這也增加了病菌轉移至肺炎的可能。
()使用抗生素治療感冒,等於是把自己的免疫力洞開,使病菌大量進入上呼吸道,所以才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像這樣的患者,來中醫求診的還不少。

三、問: 長期臥床的母親,長期禁食,都是注射營養針,怎麼會容易感染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由於長期禁食、及使用全靜脈營養、或高濃度(hyperosmolar)餵食,也易改變腸道細菌正常生態、及使病菌過度增生。
()腸阻塞、或腸蠕動不良(adynamic ileus)也都是誘發病菌轉移的因素之一。
()營養不良,不但降低了宿主的免疫力,也因血中白蛋白值過低,引起腸壁水腫,而破壞了腸壁的機械物理性屏障,使病菌更容易侵入。
()當嚴重肝硬化、或肝功能不佳時,由門脈循環系統所帶來的病菌、及內毒素,便沒法在肝臟清除,而易引起敗血症。
()阻塞性黃疸:則會引起腸道病菌增生、及病菌生態改變。
()同時因腸道沒有膽鹽來結合內毒素,而增加了內毒素,被體內吸收的機會﹐使得病人更容易產生敗血症。
()腸道衰竭的重症的病人,一旦腸道衰竭引發病菌轉移,則常常使病情走上惡性循環的不歸路,最後導致多器官衰竭。
()此時再談治療則為時已晚,徒勞無功,往往已無法控制惡性循環的病情其死亡率可高達50-70%
()所以平常就要營養均衡,不然服用中藥就容易無法吸收,而效果減半。

四、問:我要如何確定是結腸、或直腸癌?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診斷結腸直腸癌的方法:需要以侵入性的工具,經由肛門進入腸道系統。這些工具由淺而深分述如下:
1、直腸指檢:醫師戴上潤滑過的手套,將手指伸入直腸,藉由觸摸直腸壁,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
2、硬式或可彎曲乙狀結腸鏡:
A.  醫師透過一條直的(硬式)或可已彎曲的(可彎曲式)的管子,看到直腸內部及結腸下段。
B.  若醫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不正常的瘜肉或組織,可取一些組織作進一步的檢查。
3、大腸鏡:是透過一條可彎曲、有光線的管子檢查直腸和整段結腸,若醫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不正常的瘜肉或組織,可取一些組織作進一步的檢查。
4、下腸胃道的雙對比鋇劑灌腸攝影:是最常用於評估結腸問題的檢查之一;雙對比鋇劑照影,則可偵測出0.5公分以上的病變。
()若已經發現結腸直腸癌,則需要再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擴散,其使用目的如下述說明:
1、超音波:利用高頻率聲波所形成的圖片影像。用以區分健康的組織、充滿體液的囊泡及惡性腫瘤所形成不同的影像。
2、電腦斷層攝影:可提供腫瘤的正確位置、周圍器官的相互關係、有無淋巴結轉移、且不受氣體影響,可作為極佳的診斷參考,幫助治療方式的選擇。
3、核磁共振攝影:以一個強力磁場配合電腦,呈現體內影像之檢查,提供腫瘤侵犯的層次的診斷。
4、正子攝影:藉由糖類代謝的變化,可顯示腫瘤的影像和部位。主要用於治療後的追蹤,而且是上述傳統的影像檢查無法提供足夠的資訊時才使用。

五、問:如何知道結腸直腸癌的分期?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最常見的結腸直腸癌為「腺癌」,約佔99%,最早期分期是根據英國的Dukes 分期。後來1997AJCC美國聯合癌症委員會,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淋巴結擴散的嚴重度、及有無遠處擴散,將結腸直腸癌分為零期至四期。
()分期:
1. 零 期:又稱為原位癌,指病變侷限在上皮細胞層或只侵犯到「固有層」。
2. 第一期:惡性腫瘤在腸壁內。
3. 第二期:
A期:惡性腫瘤已經侵犯到腸壁肌肉組織。
B期:惡性腫瘤已經穿透腸壁腹膜層或已經侵犯到腸壁鄰近的器官。
4. 第三期:
A期:惡性腫瘤已經局限在腸壁肌肉組織以內,有13個局部淋巴結轉移。
B期:惡性腫瘤已經侵犯到穿透腸壁腹膜層或腸壁鄰近的器官,有13個局部淋巴結轉移。
C期:有四個以上局部淋巴結轉移不管腸壁侵犯深度。
5. 第四期:已有遠端侵犯到身體其他器官,如肺、肝或骨頭。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預防大腸癌篇

2014/10/09

【千金難買,早知道】~預防大腸癌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預防大腸癌篇
壹、前言:
一、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近年來大腸癌的患者,有益增加的趨勢,讓我們來深入了解,造成大腸癌的原因吧!
二、 2014/04/15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和口腔癌,大腸癌發生人數再創新高,六度蟬聯發生人數第一名,乳癌發生人數則首度突破萬人大關,國健署也警告肥胖,飲食西化和缺乏運動已成為台灣新興致癌因子,應該重視。  
三、國健署最新公布的2011年癌症十大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和口腔癌,每251人就有1人罹患癌症,每540秒就有1人得癌症;不僅僅只是劣質油、餿水油的原因而已,相信很多外食族都常常吃,吃紅肉牛、羊肉,鴨肉)、吃燒烤(中秋烤肉)、和油炸(鹽酥雞),這些食物都與癌症,節節相關。
四、 相較於十年前已經加快了1.5倍,國健署解釋罹患癌症人數不斷增加的原因,衛福部國健署長:新興致癌因子,根據統計,台灣民眾每天吃進的肉類油脂類食物量,都比日韓高,如果要降低癌症風險,除了菸、酒、檳榔等危險因子,少吃油炸、燒烤、和紅肉、多吃蔬果多運動,就能幫助降低癌症發生率。

 
貳、問與答:
一、問: 為什麼會形成結腸、直腸癌?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目前,已經知道結腸直腸癌形成的模式,是從正常黏膜經腺瘤(也稱腺性瘜肉)階段進行至癌症,這中間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經年累月,積聚而成。
1.     有些研究顯示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瘜肉平均所需時間約為十年,從腺性瘜肉成為>>結腸、直腸癌則約需五年時間。
2.     許多的證據顯示複雜的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的交錯影響是形成腺瘤,乃至於結腸、直腸癌的原因。
3.     基因因素可能是父母親的遺傳也可以是後天突變。
4.     環境因素則包括飲食內容、身體的體能活動等等因素,與結腸直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許多證據顯示和結腸直腸癌形成有關的危險因子如下:
1.     年齡:大腸癌可以發生在任何年紀,超過五十歲以上的人罹患大腸癌者約有90%。
2.     飲食:
A.    大腸癌的發生似乎和吸煙,高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
B.    缺乏鈣及葉酸、低纖維飲食有關。
C.    許多研究正在探討飲食在大腸癌所扮演的角色。
()瘜肉:
1.     大腸的黏膜細胞,可能會生長成一種凸出腸道內壁表面的良性的腫瘤,我們稱之為瘜肉。
2.     這在五十歲以上的人相當常見。某些種類的瘜肉會繼續演變出癌細胞,這類瘜肉等於大腸癌的前身。
3.     95%腺癌來自結腸直腸瘜肉,研究發現,移除瘜肉可以減少大腸癌發生的機會。
()家族病史:
1.     若親屬中有結腸直腸癌病史,則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會增加。
2.     若越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或其患病年齡小於40歲,則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會更增加。
()基因:
1.     基因突變會導致大腸瘜肉群症,導致癌症產生。
2.     例如:遺傳性非大腸腺性瘜肉群症結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大腸腺性瘜肉群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個人病史:
1.     個人有大腸癌病史有可能發生第二次大腸癌。
2.     研究顯示:卵巢、子宮、或乳房癌症的女性,未來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3.     長期的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亦會增加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

二、問:如何預防結腸、直腸癌的形成?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保持健康理想的體重:
1.      BMI(身體質量指數)控制在18.524理想範圍內、腰圍以台灣男性來說,不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標準。
2.      其實要預防結腸直腸癌的第一步便是維持理想體重。
3.      根據統計,肥胖者較容易發生直腸結腸癌。
(注意生活習慣、及運動:
1.      調查指出,運動量較多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幾乎不運動者少三成。
2.      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保持愉快的情緒。
3.      不過度飲酒、持續性的適度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
4.      促進身體機能,消耗多餘的熱量,更可以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率,使身體易於維持理想體重。
()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
1.      少吃紅肉、油炸食物,多吃蔬果、全穀類等高纖維食物,每天至少攝取25公克。
2.      研究顯示,約70%的癌症與飲食有關,現代人飲食大多過度精緻,高油脂、高糖、低纖維、加工食品及農藥污染等問題,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病從口入。
3.      油脂、肉類、膽固醇太高、食物纖維太少是其成因。(肉吃太多,蔬果吃太少)
4.      藉由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可降低結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5.      降低脂肪的攝取:
A.      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30%以上,飽和脂肪不超過10%,以植物油為主。
B.      避免重覆使用回鍋油。
C.      食用低脂、或脫脂牛奶、或奶製品,少吃含豐富奶油的點心。
D.      儘量以清蒸、水煮、烤、滷及燉法烹調食物,避免食用反覆油炸的油及炸、燒、烤、煎的烹調方法。
E.      要將肉類的皮除去,且要儘量選用油脂較低的肉類,儘量避免高脂肪飲食像是雞肉、魚肉(不含魚腹肉)、鴨肉、豬肉、羊肉、牛肉等。
F.      要多食用高纖維的新鮮蔬果、及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如此既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又可以防止便秘,促進健康。
6.      可降低結腸直腸癌機率的食物如下: 綠葉蔬菜的抗癌效果更好,其他像胡蘿蔔、花椰菜、包心菜、捲心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等等都可以預防大腸癌。
7.      平時可多吃些大豆,多吃非發酵黃豆類的食物,這樣得到乳癌、大腸癌、或是前列腺癌的機率都會降低。
8.      反而是發酵類的大豆食物:像是味增、豆腐乳、醬油、醃製很久的食物、或過期食物,比較容易因為黴菌、及黃麴毒素污染,或有放防腐劑的罐頭食品及飲料,儘量不要常吃。
()補充天然的營養素,避免食用過度加工的保健食品錠劑:
1.      國外調查發現,天然的蔬果其中葉酸、硒、維生素B6能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
2.      富含葉酸:綠色多葉蔬菜、蘆筍、豆類、甘藍、全穀類,建議民眾都可多攝取,並養成均衡飲食習慣。
3.      含豐富硒之蔬果有:玉米、小米、南瓜、大白菜、蘿蔔、韭菜及、大蒜、蘆筍、蘑菇、香菇等。
4.      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肝臟、鯖魚、鰐梨、香蕉、肉類、蔬菜、洋薯、核果類、和蛋類等等。
()不抽菸、少喝酒:多項研究指出,抽菸者長大腸瘜肉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兩倍。
()注意家族癌症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病史,即屬於高危險群,除了確實改變生活習慣外,更要積極徵詢腫瘤科醫師,提供最好的預防建議。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預防大腸癌篇

2014/10/09

【千金難買,早知道】~預防大腸癌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預防大腸癌篇
壹、前言:
一、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近年來大腸癌的患者,有益增加的趨勢,讓我們來深入了解,造成大腸癌的原因吧!
二、 2014/04/15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排名前五名的分別是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和口腔癌,大腸癌發生人數再創新高,六度蟬聯發生人數第一名,乳癌發生人數則首度突破萬人大關,國健署也警告肥胖,飲食西化和缺乏運動已成為台灣新興致癌因子,應該重視。  
三、國健署最新公布的2011年癌症十大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和口腔癌,每251人就有1人罹患癌症,每540秒就有1人得癌症;不僅僅只是劣質油、餿水油的原因而已,相信很多外食族都常常吃,吃紅肉牛、羊肉,鴨肉)、吃燒烤(中秋烤肉)、和油炸(鹽酥雞),這些食物都與癌症,節節相關。
四、 相較於十年前已經加快了1.5倍,國健署解釋罹患癌症人數不斷增加的原因,衛福部國健署長:新興致癌因子,根據統計,台灣民眾每天吃進的肉類油脂類食物量,都比日韓高,如果要降低癌症風險,除了菸、酒、檳榔等危險因子,少吃油炸、燒烤、和紅肉、多吃蔬果多運動,就能幫助降低癌症發生率。

 
貳、問與答:
一、問: 為什麼會形成結腸、直腸癌?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目前,已經知道結腸直腸癌形成的模式,是從正常黏膜經腺瘤(也稱腺性瘜肉)階段進行至癌症,這中間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經年累月,積聚而成。
1.     有些研究顯示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瘜肉平均所需時間約為十年,從腺性瘜肉成為>>結腸、直腸癌則約需五年時間。
2.     許多的證據顯示複雜的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的交錯影響是形成腺瘤,乃至於結腸、直腸癌的原因。
3.     基因因素可能是父母親的遺傳也可以是後天突變。
4.     環境因素則包括飲食內容、身體的體能活動等等因素,與結腸直腸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許多證據顯示和結腸直腸癌形成有關的危險因子如下:
1.     年齡:大腸癌可以發生在任何年紀,超過五十歲以上的人罹患大腸癌者約有90%。
2.     飲食:
A.    大腸癌的發生似乎和吸煙,高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
B.    缺乏鈣及葉酸、低纖維飲食有關。
C.    許多研究正在探討飲食在大腸癌所扮演的角色。
()瘜肉:
1.     大腸的黏膜細胞,可能會生長成一種凸出腸道內壁表面的良性的腫瘤,我們稱之為瘜肉。
2.     這在五十歲以上的人相當常見。某些種類的瘜肉會繼續演變出癌細胞,這類瘜肉等於大腸癌的前身。
3.     95%腺癌來自結腸直腸瘜肉,研究發現,移除瘜肉可以減少大腸癌發生的機會。
()家族病史:
1.     若親屬中有結腸直腸癌病史,則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會增加。
2.     若越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或其患病年齡小於40歲,則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會更增加。
()基因:
1.     基因突變會導致大腸瘜肉群症,導致癌症產生。
2.     例如:遺傳性非大腸腺性瘜肉群症結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大腸腺性瘜肉群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個人病史:
1.     個人有大腸癌病史有可能發生第二次大腸癌。
2.     研究顯示:卵巢、子宮、或乳房癌症的女性,未來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3.     長期的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亦會增加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

二、問:如何預防結腸、直腸癌的形成?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保持健康理想的體重:
1.      BMI(身體質量指數)控制在18.524理想範圍內、腰圍以台灣男性來說,不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標準。
2.      其實要預防結腸直腸癌的第一步便是維持理想體重。
3.      根據統計,肥胖者較容易發生直腸結腸癌。
(注意生活習慣、及運動:
1.      調查指出,運動量較多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幾乎不運動者少三成。
2.      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保持愉快的情緒。
3.      不過度飲酒、持續性的適度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
4.      促進身體機能,消耗多餘的熱量,更可以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率,使身體易於維持理想體重。
()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
1.      少吃紅肉、油炸食物,多吃蔬果、全穀類等高纖維食物,每天至少攝取25公克。
2.      研究顯示,約70%的癌症與飲食有關,現代人飲食大多過度精緻,高油脂、高糖、低纖維、加工食品及農藥污染等問題,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病從口入。
3.      油脂、肉類、膽固醇太高、食物纖維太少是其成因。(肉吃太多,蔬果吃太少)
4.      藉由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可降低結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5.      降低脂肪的攝取:
A.      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30%以上,飽和脂肪不超過10%,以植物油為主。
B.      避免重覆使用回鍋油。
C.      食用低脂、或脫脂牛奶、或奶製品,少吃含豐富奶油的點心。
D.      儘量以清蒸、水煮、烤、滷及燉法烹調食物,避免食用反覆油炸的油及炸、燒、烤、煎的烹調方法。
E.      要將肉類的皮除去,且要儘量選用油脂較低的肉類,儘量避免高脂肪飲食像是雞肉、魚肉(不含魚腹肉)、鴨肉、豬肉、羊肉、牛肉等。
F.      要多食用高纖維的新鮮蔬果、及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如此既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又可以防止便秘,促進健康。
6.      可降低結腸直腸癌機率的食物如下: 綠葉蔬菜的抗癌效果更好,其他像胡蘿蔔、花椰菜、包心菜、捲心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等等都可以預防大腸癌。
7.      平時可多吃些大豆,多吃非發酵黃豆類的食物,這樣得到乳癌、大腸癌、或是前列腺癌的機率都會降低。
8.      反而是發酵類的大豆食物:像是味增、豆腐乳、醬油、醃製很久的食物、或過期食物,比較容易因為黴菌、及黃麴毒素污染,或有放防腐劑的罐頭食品及飲料,儘量不要常吃。
()補充天然的營養素,避免食用過度加工的保健食品錠劑:
1.      國外調查發現,天然的蔬果其中葉酸、硒、維生素B6能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
2.      富含葉酸:綠色多葉蔬菜、蘆筍、豆類、甘藍、全穀類,建議民眾都可多攝取,並養成均衡飲食習慣。
3.      含豐富硒之蔬果有:玉米、小米、南瓜、大白菜、蘿蔔、韭菜及、大蒜、蘆筍、蘑菇、香菇等。
4.      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肝臟、鯖魚、鰐梨、香蕉、肉類、蔬菜、洋薯、核果類、和蛋類等等。
()不抽菸、少喝酒:多項研究指出,抽菸者長大腸瘜肉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兩倍。
()注意家族癌症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病史,即屬於高危險群,除了確實改變生活習慣外,更要積極徵詢腫瘤科醫師,提供最好的預防建議。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