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膀胱疼痛症候群篇

膀胱疼痛症候群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膀胱疼痛症候群篇
壹、前言:
膀胱疼痛症候群,又稱為【間質性膀胱炎、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或是慢性攝護腺發炎】。
其定義為持續性【超過六週】的膀胱部位的不愉快感覺【包括疼痛、壓迫感或不適】,通常還合併有一些泌尿道的症狀【如頻尿、尿急或小便疼痛等】;必須排除一些腫瘤、結石、感染等原因後,以臨床症狀確診。
長期患有膀胱疼痛症候群的人,可能會因為【慢性的疼痛】,導致生活品質降低,社交活動減少,且常會有焦慮、及憂鬱症的精神傾向。
屬於中醫「淋證」範疇,首見於《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歷代醫家對此疾病也有許多敘述,現在多依【辨證論治】給予適當治療。
有一位36歲劉先生,西醫診斷為慢性攝護腺炎,泌尿道檢查正常,服西藥,已3-4年症狀完全未緩解,105.6.15改到中醫診所就診。
李醫師診斷為【長期尿道發炎,造成間質性膀胱炎】,排尿次數多,小便灼熱感,小便刺痛,小便時尿道有點異常的感覺,左下腹部有一點點不舒服,食慾尚好,大便一日一行,大便正常,105.8.24患者表示感覺症狀已恢復50%,現仍持續服用中藥。
現在青少年最常【濫用的藥品為K他命】,長期拉K會導致膀胱壁纖維化、變厚,膀胱容量逐漸縮小,導致膀胱炎頻尿、尿失禁等後遺症,身體還沒發育完全就沾染毒品,其對器官損毀的影響將會是一輩子,因為器官破壞了,連中醫僅能緩解症狀,器官恐怕是無法復原了。

貳、問與答:
一、問: 膀胱疼痛症候群,是不是只有尿道的症狀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膀胱疼痛症候群:近幾年的趨勢已將它從【單一的泌尿道疾病】,轉變成為【身性敏感的異常表現】全。
2. 因為患者同時還會有【大腸激燥症、乾眼症、慢性頭痛、肌肉疼痛、及性交疼痛】等現象。
3. 除了【骨盆腔慢性發炎】的病理現象之外,也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此類的疾病是與【大腦、或神經傳導】有關聯。
4. 此類的病患多半可以在功能性磁振造影上:看到與一般正常人不大相同的顯影與【大腦白質的異常】。

二、問:膀胱疼痛綜合症,會不會經常發作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症(IC/BPS)是指與【尿急或尿頻】有關且病因不明(感染、贅生物或結構異常)的慢性疼痛、壓力及不適(持續 3 個月以上)。
2. 症狀:主要以疼痛來表現,除此之外上尚有【恥骨上骨盆的壓迫感、頻尿、夜尿、尿急、尿液充滿膀胱】的感覺、【性交疼痛】等下泌尿道症狀;嚴重程度會經常變更,也可能【間歇性復發或緩解】。
3. 有研究報告指出IC病人的生活品質指數,比末期腎病變而需洗腎的病人還差。
4. IC/PBS 最常在【30到40歲之間】得到診斷,但在診斷前,症狀可能已經出現很多年。
5. 症狀常常會復發及加劇,並可持續【數小時、數天或數周】;常見的合併症包括【纖維肌痛、腸易激綜合徵、頭痛、過敏症、風濕病、外陰痛、抑鬱症及焦慮障礙】。

三、問: 哪些症狀,可以判斷是間質性膀胱炎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頻尿,大約10多分鐘就想解尿了,還伴隨著【下腹部脹痛】。
2. 解尿之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稍微改善,但是沒過多久,又想排尿,下腹也越來越脹痛。
3. 一夜總要醒來上廁所十幾次,根本就不能好好睡覺。
4. 西醫以為是膀胱發炎,給予服用抗生素,但是【症狀反反覆覆都不好】?而且下腹部還會疼痛。
5. 這位患者可能罹患的是【間質性膀胱炎】,而不是一般【細菌引起的膀胱炎】。
6. 長期以來,間質性膀胱炎一直沒有國際間一致認可的診斷標準,也有人稱其為【膀胱疼痛症候群】。
7. 間質性膀胱炎的典型症狀是【頻尿、急尿及骨盆腔疼痛】,以上症狀經常反覆發作,尤其是在【月經來之前、或性行為之後】,特別容易復發。
8. 疼痛最常發生在骨盆腔或膀胱,有時候也會出現在【下背部、陰道、下腹部或腹股溝】。

四、問: 泌尿道感染、與間質性膀胱炎比較,沒有哪些現象?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清醒時膀胱壓力測量(CMG),【膀胱容量>350 cc】。
2. 清醒時膀胱壓力測量(CMG),【灌注空氣>100cc或灌注水>150cc仍無尿意感】。
3. 症狀發生至今【小於9個月】。
4. 晚上【無夜尿】現象。
5. 症狀能以【抗生素、抗副交感神經素、抗收縮藥物緩解】。
6. 清醒時的排尿次數【小於8次】。
7. 3個月曾有【細菌性膀胱炎、或攝護腺炎】。
8. 有【膀胱或輸尿管結石】。
9. 活躍性【性器官皰疹】。
10. 【子宮、子宮頸、陰道或尿道癌】。
11. 尿道【憩室】。
12. 任何化學藥物引起的膀胱炎、【結核性膀胱炎、放射線膀胱炎】。
13. 【良性或惡性膀胱腫瘤】。
14. 女性【陰道炎】。
15. 年齡【小於18歲】。

五、問: 中醫也能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根據目前新的研究顯示,由於認為它是一種【全身性的症狀】、及【腦部對痛覺過度敏感】造成的症候群。
2. 所以近來有些患者嘗試用【中醫的針灸】、或【中醫藥物】來治療這類的疾病,頗有成效,且較不具侵襲性。
3. 西醫在面對這種診斷、及致病機轉不明確的疾病,而西醫治療效果又無法取得絕對的勝出時,整體及另類療法【中醫藥物、針灸】或許可提供另一種治療的新選擇。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粉瘤篇

粉瘤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粉瘤篇
壹、前言: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腺聚積而形成囊腫。
這是最為多見的一種【皮膚良性腫瘤】,很多人都曾有過長粉瘤的經歷,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腫好發於【頭皮和顏面部】,其次是【軀幹部】。
由於其深淺不一,內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體積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雞蛋大小;往往被診斷為【脂肪瘤,纖維瘤】等。
皮脂腺囊腫生長十分緩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漸增大。
皮脂腺囊腫中醫稱【粉瘤】:主要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囊內容物為【白色凝乳狀皮脂腺分泌物】,這種東西當然不能留在身體內,服中藥能使癰疽拔毒外出而癒。
.黃先生42歲,在102~104年間,因為求快速,雖然耳後粉瘤已經在大醫院動過2次手術切除了,104.8.11又復發,才到中醫診所求診,耳後皮膚紅腫熱痛,遇熱則皮疹稍癢,104.9.22耳後粉瘤漸漸消腫也不疼痛了,天氣熱也皮疹癢的頻率也減少了,連續服了3個月中藥,停藥1年間未發作,所以中醫師的體質調整,使身體能自行修復,才是根本治療。
.中醫臨床治療,因為發炎的位置不同,是在表皮層、真皮層、或是皮下組織,所產生的後續症狀,每位也不見得會相同,有些患者,服中藥之後,消腫膿散,某些患者,服中藥之後,反而膿發出而癒,所以專業的中醫師會依照體質不同、病層深淺而使用中藥。

貳、問與答:
一、問: 粉瘤怎麼形成的?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粉瘤是由於皮膚的【皮脂腺孔被堵塞】,皮脂腺分泌物不能被排出而逐漸膨大所形成的。
2. 它形成包塊時,多位於皮下,一半突出於皮膚表面,呈圓形。
3. 在包塊的中間常可看到有一個黑點,那是【皮脂腺孔被堵塞的地方】。
4. 整個包塊能隨著皮膚移動,而不能在皮下移動,這是與其他包塊相鑒別的地方。
5. 一般來講,包塊出現在身體上多是被偶然發現的,由於它沒有明顯症狀而常被忽視。
6. 包塊長大了,或有疼痛了,這才引起病人重視,去醫院就診。
7. 有時【包塊感染了,可流出帶臭味的分泌物】,或可擠出像灰白色粉渣樣東西。如有流膿,則需要到中醫治療,避免重覆感染。

二、問:臀部複發性粉瘤,有哪些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邊界清晰,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
2. 皮膚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藍色】,增大過快時,表面皮膚可發亮。
3. 感染時在皮膚破潰,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周圍皮膚有時會發紅、腫脹】。
4. 這個開口即通向皮膚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
5. 皮脂腺囊腫往往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複發,中醫認為氣不足,癰瘡無法托出。
6. 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

三、問: 西醫如何治療粉瘤?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在西醫而言,【手術】是皮脂腺囊腫唯一的治療方法。
2. 手術中可在與囊腫相連的皮膚,尤其是見到導管開口時,沿著皮紋方向設計梭形的皮膚切口,連同囊腫一起摘除。
3. 分離時應特別小心,囊壁很薄,應當盡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殘留囊壁,則易於複發。
4. 如果【術前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則應首先由中醫控制炎症,後期再安排手術。
5. 依體質狀態,服用中藥可以【有效消除紅腫熱痛的發炎現象】。

四、問:粉瘤是如何診斷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在皮脂腺豐富的體表部位出現【圓形腫脹物】,腫物與表面皮膚部分相連,與基底組織不連而可移動。
2、有時在皮脂腺口有一【黑頭粉刺樣小栓】,受擠壓時可出白色泥狀皮脂。
3、一般無其他不適,若繼發感染時,呈現【紅腫,壓痛,也可化膿潰破】。

五、問:粉瘤,能不能中醫治療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中醫亦稱【粉瘤】,腫塊多發於頭面、項背及臀部等處,小如豆,大如雞蛋,表面光滑,邊緣明顯,圓形質軟,推之可移,不痛不癢,宜化痰散結、舒筋和絡。
2. 有患者因為動手術之後,又長了耳後粉瘤,才來中醫診所就診,服中醫水煎藥,第一週,這個粉瘤又大了一些,不過仍然在皮膚下,得壓他才感覺的到。
3. 服中醫水煎藥,第二週,這個粉瘤浮出了皮膚表面,同時他開始變紅也變熱了!!!
4. 服中醫水煎藥,第四週開始,就有了明顯的變化,這粉粉瘤像超大型水泡一樣,裡面有明顯的膿,在不小心壓到,粉瘤破掉了!
5. 接下來的數天,傷口開始不停的流出化膿後的液體。
6. 服中醫水煎藥,到了第六週,流的膿變少了,而且這個粉瘤已經只剩原來的1/10,後來,也就沒有在長新的粉瘤了。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皮脂囊腫篇

皮脂囊腫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皮脂囊腫篇
壹、前言:
皮脂囊腫:又名粉瘤、脂肪瘤。
中醫亦稱【粉瘤】,如《外科正宗》記載:粉瘤為紅粉色,多生耳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
. "《景岳全書·外科》說:【蓋此以腠理津沫,偶有瘀滯,積而不散,則積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屬,但有淺深耳,深者在皮里漸大成瘤也。】。
脂瘤之名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曰:「瘤則有六:……脂瘤。」
粉瘤是表皮細胞生長於皮膚深層,形成一個囊狀物,囊中包裹著許多乳白色粉狀物質,【好發3040歲男性】,常發生在皮脂腺旺盛部位,如【臉部、頸部、背部、陰部或曾有嚴重青春痘的部位】。
粉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於成年人,除了服用中藥,也必須放血治療,有時會先以連續針灸方式,使其軟化,才放血,比較有效,而且乾淨。
中醫對本病早有記載,明代《外科正宗·癭瘤論》曰:又一種粉瘤,紅粉色,多生於耳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
宜披針破去脂粉,以三品一條槍插入,數次以凈內膜自愈。
古代中醫典籍,不僅詳細描述了粉瘤症狀、常發部位及病因,並指出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外敷的中藥,也可以因不同症狀,給予治療。

貳、問與答:
一、問:粉瘤應與皮樣囊腫、和表皮樣囊腫,如何鑒別?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皮樣囊腫:
A.為【囊性畸胎瘤】,好發於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淺表者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眉稍或顱骨接縫處,可於顱內交通呈啞鈴形)。
B.     位於皮下,不與皮膚粘連而與基底部組織粘連甚緊。
2、表皮樣囊腫:
A.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
B.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成,囊腫壁由表皮組成,囊內容物為【角化鱗屑】。
C.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
3、脂肪瘤:呈【扁平分葉狀】,位於皮下,用手指沿腫物兩側相向推擠局部皮膚,可出現橘皮樣症。

二、問:粉瘤,西醫如何治療?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手術切除:西醫認為一經確診后,均應手術將囊腫完整摘除。
2、併發感染者:應予口服抗菌葯、及熱敷等,抗炎治療,炎症消退後手術切除。
3、通常行手術切除,應完整切除。如併發感染,應先中醫治療,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後再行手術。

三、問:良性的皮膚腫瘤,通常分哪一些?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表皮囊腫(粉瘤):
1. 定義:囊壁由表皮細胞所構成的囊腫,【囊腫裡面是表皮代謝物】,也就是角質。
2. 臨床症狀:
A.  在正常皮膚底下,呈彈性半球形隆起,與下面組織無粘黏,可以移動。
B.   大小由零點幾公分到幾公分,而顏色則依所在位置由淺至深,也有【淺黃、白色、膚色至淡青色】。
C.   可單一或多發,囊腫裡面的東西一般呈乳酪狀,帶有惡臭。
D.  平時沒有不適症狀,但如果發炎,會有【紅腫熱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化膿。
()脂肪瘤:
1. 定義:
A.  由成熟的脂肪組織所構成,因此凡是體內有脂肪組織存在的部位,都可能發生脂肪瘤。
B.   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它可以生長在人體內的各種組織裡,包括【表皮下、肌肉內,甚至內臟器官,或者神經組織內】。
C.   其中又以體表皮下最容易發生,常見的好發部位在【軀幹及四肢】,頭臉部則較少見。
2. 臨床症狀:它的形狀呈【扁平橢圓形或分葉狀】,質地柔軟有彈性,是邊界清楚的皮下結節,不會與皮膚產生粘連,因此可以推動,而且表面皮膚的外觀正常。
()皮膚纖維瘤:
1. 定義:由結締組織細胞發展形成的腫瘤。
2. 臨床症狀:是一種【生長緩慢的腫塊】,腫瘤表面皮膚正常,皮下呈現光滑活動、質地硬的圓形腫物,【沒有壓痛感,多半沒有其他症狀】。
()脂漏性角化症:
1. 定義:一種由表皮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俗稱【老人斑】。
2. 臨床症狀:【肉色或棕色的斑塊,表面或粗糙或平滑】,通常沒有症狀,但少數的病灶可能感到有一點癢,脂漏性角化症是屬於良性的增生,也沒有傳染性,所以醫學上並不需要積極的治療。
3. 造成原因:體質加上日曬造成表皮的增生,年紀大的人較常見,好發在臉部、頭皮及手背。

四、問: 粉瘤,哪些人比較常見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粉瘤一般【小如豆粒,大如雞蛋,球形或半球形之囊腫】,性質柔軟有彈性,高出皮面,有移動性,境界清楚。
2. 無自覺症狀,可擠出豆渣樣物,單個或多個,好發於【頭面、頸、陰囊、肩背部】。
3. 青年、兒童較多見,有時瘤體【紅腫、疼痛、破潰流膿】。
4. 粉瘤為良性腫瘤,一般不會惡化,也可以手術切除。
5. 主要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囊為白色凝乳狀皮脂腺分泌物,並非真性腫瘤。
6.若能針灸幫助代謝,服用中藥調理體質,就能減少增生的現象。

五、問:皮脂腺囊腫,日常生活應注意什麼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近來【氣溫漸升高】,粉瘤患者也越來越多。
2. 天氣越熱,油脂增加旺盛、皮屑阻塞分泌物更難擠出,或因汗水多容易引發感染,因此平時要【避免過度日曬、使用清爽不油膩的皮膚保養品】。
3. 粉瘤如果在短時間內快速長大,長時間壓迫摩擦,或是身體疲累、抵抗力較弱時,會容易【造成疼痛、發炎感染、潰瘍、破裂流膿】,中醫治療,也能在短期內減少疼痛,調理身體的免疫力,也能避免感染。
4. 因此粉瘤生長速度快及部位特殊者,最好要積極中醫治療,以避免惡化。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脂肪瘤篇

脂肪瘤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脂肪瘤篇
壹、前言:
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由脂肪組成,多發生在【四肢、軀幹】的皮下,多呈扁圓形,用手稍微用力壓其基部,可見分葉形態。
脂肪瘤一般無痛感,但發炎時會十分疼痛。
但有多發性圓形、或卵圓形結節狀脂肪瘤按壓有痛感,又稱為【單一性脂肪瘤或多發性脂肪瘤】痛。
脂肪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通常好發於【40-60歲的人群】。
脂肪瘤不同於脂肪肉瘤,【脂肪肉瘤】為惡性。
頸肩背部脂肪瘤,必須與【長期服類固醇、或是外用類固醇貼布,或長期滑手機頸椎突出】,所造成水牛肩做區分,以中醫分型治療。

貳、問與答:
一、問:脂肪瘤是怎麼形成的?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脂肪瘤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具體原因是什麼尚不十分明確,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由於此類腫瘤好發于富含脂肪的部位,因此【肥胖患者】就要比一般的患者發病的機率大一些。
2、中醫認為脂肪瘤的產生與【肝脾有關】,因此經常生氣,煩燥不安,憂思過度的人比較容易患這類疾病。
3、日常飲食不規律也會傷及肝脾,尤其是【長期不吃早餐的患者、和長期吃一些高膽固醇類食物的人、或服用大量高蛋白的保健食品】,營養不良、或某些營養過甚,最容易患這類疾病。

二、問:脂肪瘤,會危害身體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脂肪瘤:是起源於脂肪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
2. 脂肪瘤多為單發性,少數為多發,境界清楚,呈分葉狀,質軟,可有假囊樣感,無痛。
3. 脂肪瘤生長緩慢,多數體積較小,少數直徑可達5~6釐米。
4. 脂肪瘤為【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組成,由不等量的纖維條索將瘤組織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葉。
5. 如纖維成分較多稱【纖維脂肪瘤】,如血管含量豐富稱【血管脂肪瘤】。

三、問:脂肪瘤,西醫治療的方法?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單發的皮下脂肪瘤:如致運動功能障礙,可行手術切除。
2. 多發性小脂肪瘤:不必處理,因為其有自限性,甚或可自行消失。
3. 深部脂肪瘤:有惡化的可能,即變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觀察,定期做超音波檢查。
4. 若增生迅速、或出現壓迫症狀,則應行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切片檢查。
5. 若已變成【脂肪肉瘤】,則術後還應考慮化療、或放射治療,以提高治癒率。
6. 較小(直徑1cm),多發脂肪瘤,一般不需處理。較大者宜行手術切除。
7. 對於多發者(有的患者可達百餘個),也只能先選擇影響大的、較疼痛的進行切除。
8. 西醫尚無法根治:有的採用吸脂術,在皮膚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過多症,不留顯著瘢痕。當然,這也是局部治療、治標之法。
9. 若害怕動手術的患者,也可以考慮中醫針灸治療,若嚴重的記得兼服水煎藥,改善病情,加速修復。

四、問: 脂肪瘤,也能針灸治療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脂肪瘤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就是看著礙眼,長多了也很煩人,切除了有時又長出來,真是很麻煩。
2. 現在,從中醫的角度說明脂肪瘤的根源、及消除方法:
A.只有一兩個,三四個的,可以【針灸軟化】,之後再【放血治療】,但長的多了,也不能立刻治好。
B.外治【針灸】:一顆兩顆,是可以用針灸的方法。
C.一個脂肪瘤,是屬於在外頭可看到的良性腫瘤,中醫針灸有一個方法,叫【圍針刺】或【雞爪刺】但這也只是外面,是治標,還需要內服中藥根本治療,減少發病的原因。

五、問: 如何利用中藥,根本治療脂肪瘤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中醫沒有脂肪這名詞:中醫古時候把它叫做【痰】。例如膽固醇、中性脂肪等。除此,還有胃酸,中醫都叫做痰飲聚集。
2. 【治療頑痰固結】是治本的方法,也就是說,要了解,腫瘤是一種代謝產物,是脂肪較多的組織發生了代謝的問題,所以要去找造成的原因。
3. 同時【針灸和服中藥】,會比較快痊癒,可是脂肪瘤過多時,比較大的、比較重要部位的脂肪瘤,才需要用針灸治療一段時間。大部分這腫瘤,不影響身體的,多屬於良性的,只是不太好看罷了。
4. 中醫臨床上治脂肪瘤方法很多:
A.熱毒蘊結:脂肪瘤發於【頸部、背部或臀部、手臂】,可有多個脂肪瘤,多見本有燥熱體質的患者,皮膚有皮疹紅腫,疼痛明顯,伴有發熱、口渴、小便赤、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清熱解毒。
B.暑濕熱毒:【手臂】,可有多個小結節,發於夏季,婦女或兒童多見,伴有發熱,出汗過多,舌苔黃膩,脈虛軟,清暑化濕解毒。
C.氣陰兩虛:小結節日久,【有時出現,有時消失】,伴有體虛證候,舌淡紅,苔少,脈沈細,益氣養陰、托毒外出。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