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貝克氏囊腫篇

貝克氏囊腫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貝克氏囊腫篇
壹、前言:
貝克氏囊腫又稱【膝窩囊腫】,是1877年威廉貝克首先提出的病例,膝窩位於膝蓋後面,膝窩囊腫多數是因【退化性關節炎】,或是【打入過量的玻尿酸、膝關節損傷、或過度使用】所引起。
當膝關節發炎而分泌【過多滑液】時,會導致關節滑液經由後側關節膜缺損處不斷流入【膝窩囊內】。
若沒有適時治療,膝關節則持續不斷分泌滑液,使膝窩囊變得【又腫又硬】,囊腫延伸到【小腿腓腸肌、和半膜肌中間】,因此就形成所謂的貝克氏囊腫。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臨床上,有患者經由【針灸】一段時間軟化、再放血,並同時【服用中藥】,就會有改善不惡化、不再腫脹。
但是,也有患者【只有針灸】,雖然已消腫,停止針灸半年內不用去西醫抽水,但半年後又腫脹,反而更加堅硬,所以【服用中藥】來增加自體修復能力是有必要的。

貳、問與答:
一、問: 貝克氏囊腫會有哪些症狀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貝克氏囊腫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通常外表不容易察覺,囊腫生長速度緩慢,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僅膝蓋動作時會【有些微的不舒服】。
2. 當貝克氏囊腫顯而易見時,則會感覺【膝蓋後方很緊繃】、膝關節【彎曲伸展都受侷限、無法蹲下】、上下樓梯、或走路時會有【膝蓋無力感】,甚至偶爾產生【疼痛脹痛感】。
3. 貝克氏囊腫亦會影響下肢的循環,有時也會出現【小腿浮腫、或靜脈曲張】等現象。
4. 經【放血、並且針灸】一段時間之後,大多數的貝克氏囊腫會自行消失,若未服中藥,但仍須注意復發。
5. 貝克氏囊腫突然破裂,小腿肚出現【紅腫熱痛】,暫時可服用【依體質開立中藥】消炎止痛,仍應調理體質的平衡,才能避免復發。
6. 貝克氏囊腫變大變硬,雖然可考慮手術切除,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復發】;因為囊腫形成的位置十分貼近主要的血管及神經,做【手術時或會遭受損傷】。
7. 曾經有一位58歲的蘇女士:
A.【已經連續去西醫抽水多次】,卻依然腫脹疼痛,前來中醫求診從104.6.9104.9.11,針灸軟化後已消腫許多,準備休息不針灸。
B.   李醫師建議【順便服用中藥,改善身體發炎的狀態,才能完全改善不復發】,蘇女士不願意服中藥,認為疾病會自己好。
C.蘇女士認為可以揉散,又去按摩推拿膝蓋後面,錯誤的觀念,結果105.5.11又膝膕貝克氏囊腫復發,更加堅硬,無法蹲下,針灸時間就更長了,只是讓病情更加惡化了。

二、問: 貝克氏囊腫,也能中醫治療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專業合格的中醫師治療會以【放血】方式,抽取出黃色稀黏液來減輕症狀。
2. 但因為貝克氏囊腫未摘除,雖然可能暫時變小,但還是容易復發。
3. 必要時也可以同時在抽取完後【服用中藥、兼用針灸】,來修復膝關節發炎的現象。
4. 所以,【只有服用中藥】治療好膝關節,內部原發的疾病,才能避免復發。

三、問: 哪些原因,會造成貝克氏囊腫?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任何刺激膝關節【製造過多滑液的因素】,都能導致貝克氏水囊腫,包括:
1. 【退化性膝關節炎】:年輕時跌倒受傷未治癒、經常負重椎間盤突出等造成。
2. 【膝關節炎症】:例如,類風濕關節炎,自體免疫互相攻擊自體細胞,服用中藥可以緩解惡化。
3. 【曾經外傷未癒】:車禍受傷,造成骨頭裂開受傷害,未針灸或、及服用中藥修復,例如,半月板撕裂。
4. 【痛風、假痛風】:先天性代謝不良、或久站施力不當。
5. 臨床有患者說,【年輕時】有跌倒受傷,因為不疼痛就不治療,沒想到年紀大時症狀這麼多,基本上,年輕時疼痛,會因為【氣血盛,而且身體快速適應、無疼痛感】。
6. 但【中年時】身體的機能低下時,【氣血衰,並無法去修復受傷、疼痛感明顯】,中醫針灸、只能維持原狀,兼服中藥介入,能加速身體的修復能力,才能緩解疼痛,恢復健康。

四、問: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有貝克氏囊腫?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膝膕窩【腫脹】(最常見的現象-佔78%)。
2. 膝膕窩感到【受壓迫】,感覺延伸至小腿的肌肉。
3. 膝蓋【屈膝有困難】。
4. 假若水囊爆破,滑液會流向小腿,壓迫小腿組織,產生【壓痛】,症狀與小腿靜脈血栓塞情況相似。

五、問:貝克氏囊腫,中醫也能調理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貝克氏囊腫,中醫有放血、針灸、外敷青草膏、內服中藥根治,中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主。
()急性期:以【清熱利濕】,疏經活血、袪風通絡、清熱養陰、散寒除濕、活血化瘀為主。
()緩解期:以【滋補肝腎,活絡通經】為主如調補肝腎、調養氣血、祛濕溫陽等。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貝氏囊腫與他病比較篇

貝氏囊腫與他病比較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貝氏囊腫與他病比較篇
壹、前言:
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是因【腓腸肌內側頭部】與【半膜肌肌腱間的滑液囊】腫脹而形成,常和膝關節的病變有關,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他發炎性關節病變】等疾病。
此病症會造成【膝後側腫脹與疼痛】,關節液【中醫放血】與【中醫針灸】可緩解症狀,但更重要的是需【中藥治療潛在疾病】,才可預防復發。
貝克氏囊腫可能會造成【破裂】的併發症,導致【小腿腫痛】,由於和【深層靜脈栓塞】的症狀類似而不易診斷。
若因此西醫予【抗凝血劑】的治療,可能會因此【造成出血】而使病情更加惡化,發現早期可用【骨骼肌肉超音波影像檢查】來協助鑑別診斷。
有一患者為76歲女性,是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最初抱怨左膝後側疼痛,之後出現疑似深層靜脈栓塞的小腿腫脹、疼痛症狀,但經【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及【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貝克氏囊腫破裂,雖在醫院復健1年未有改善,並在接受【放血、針灸與中醫藥物】治療後痊癒。
然而,貝克氏囊腫與其他疾病,我們也來區別一下如:靜脈曲張、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的差異。

貳、問與答:
一、問: 貝克氏囊腫,它是惡性腫瘤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這是一種膝關節常見的【良性的軟組織腫瘤】。
2. 最常出現在膝關節後面膕窩部位,由【膕窩黏液囊】所長出來的囊腫。
3. 通常位於【半膜肌腱與腓腸肌的內側肌腱間】。
4. 這個黏液囊與膝關節相通,當膝關節【受傷或發炎】(如關節退化或半月板受損)時,會產生過量的關節液,流入黏液囊內,使得黏液囊變大而形成囊腫。

二、問: 貝克氏囊腫的初期、與後期有哪些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形成的過程緩慢,初期【不會感到疼痛】。
2. 當囊腫形成時,會有輕微的膝部不適感、膝關節後面有【腫脹和緊繃】的感覺,有時候會感到【膝部痠痛】。
3. 後期嚴重時會【腫脹疼痛,下肢無力】。
4. 有些貝克氏囊腫則會【變大變硬,或突然破裂】。

三、問:靜脈曲張的症狀、與貝克氏囊腫,有哪些差異?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靜脈曲張症狀:
1. 腿部【無法維持同一姿勢很久】。
2. 腿部已有產生【脹、硬、酸、麻、腫、痛】等六大症狀現象。
3. 察覺右左腿大小差異很大,有蘿蔔腿,【腿部壓下去有腫腫】的現象。
4. 【無法走很長的路】。
5. 已有【青紫色,或樹枝狀血管在腿部】,通常好發於後腿膝窩處。
6. 生產前中後有【鼠蹊部脹痛或腿部不適】的情況。
7. 腿部易有疲勞,且【症狀不易消失】。
8. 腿部容易有【抽筋現象】
9. 腿部有【不自然的疼痛感】。
()靜脈曲張治療:
1.  在西醫的最新治療方式:是使用【雷射、與顯微手術】,但無法治癒靜脈曲張,也是有患者因為雷射手術之後復發的問題,又來中醫找出病灶從根源做治療。
2.  中醫的療法有可能使用【針灸、放血】,這些療法可能會使靜脈曲張的情況暫時緩解,因囤積在血管內的血被放出流掉,但不久後血液又會進入曲張的血管。
3.  因此必須【兼用中醫辨證論治開立處方】治療,改變身體的修復能力,使下肢肌肉有力,靜脈瓣膜強度恢復,血液回流就會正常,才能阻止靜脈曲張繼續惡化。
4.  臨床上有一位76歲的女性,因為工作長期久站,【靜脈曲張非常嚴重,膝關節無力,小腿酸痛而跌倒】,除了針灸治療跌倒挫傷的部位半年,也連續服用中醫水煎藥之後,不但體質改變,曲張的血管變小了,現在走路、爬山都難不倒她。
5.  一般【年紀愈大,恢復能力愈差,針灸時間比較長】,所以年輕時跌倒受傷,一定要針灸治療到完全好,才不會經常性的復發。
6.  但臨床上,有些現代年輕人,以為看病,只要吃藥,【並不遵循醫囑,飲食不節制、過度依賴3C產品,睡眠不正常】也造成百病叢生,服中藥期間,仍然是肆無忌憚的破壞體質,也就造成比老年人更難恢復,這樣患者要自己負責未來惡化的結果。

四、問:膝關節退化的症狀、與貝克氏囊腫,有哪些不同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膝關節退化四個進程與症狀:
1.  1期:關節軟骨初期會有輕微發炎,表面【稍微粗糙、彈性降低】。
2.  2期:關節表面變得不平整,發炎部位有隆起現象,【骨骼間隙開始變得狹窄】。
3.  3期:關節軟骨隆起的部分破裂,變成鬚絲狀的組織,骨骼也【長出骨刺】。
4.  4期:軟骨逐漸裂開、分解,露出骨頭,膝關節的間隙就消失了,【關節也嚴重變形】。
5.  1~初期患者,早上起床時膝蓋會【僵硬】,開始活動時膝蓋【會痛】,可透過鍛練大腿肌肉緩解疼痛,並且針灸治療、服用中藥能加速修復。
6.  進入 2期後,通常上下樓梯時膝蓋【會痛】、膝蓋【很難彎曲伸直】,甚至痛到【舉步為艱】,表示軟骨已經磨損,骨頭間的間隙變小。
7.  可以到醫院檢查,然後透過【針灸、或是中藥藥物】、或是關節鏡手術緩解疼痛,仍有無力感,還是可以【針灸治療】,當然完整針灸治療的療程,才能確保已經恢復正常,而不會惡化。
()對付退化性膝關節炎,中醫有針灸、外敷、內服、傷科等四種主要治療方法:
1.  中醫,針灸則在膝蓋周圍的穴道如足三里、陽陵泉、小腿外側下方、小腿內側下方等穴位施針,來緩解膝關節發炎症狀。
2.  退化性膝關節炎疼痛急性期可用【金黃散】外敷,來緩解發炎、降低疼痛感。
3.  內服可【滋補肝腎、延緩老化、補氣血、強筋骨】等中藥。
4.  當【針灸、外敷、內服中藥】3~6個月之後,肌肉恢復正常彈性時,就能以中醫傷科是以【徒手整骨】的方式,解開關節本身的粘黏,並調整關節周邊的肌群,讓膝蓋施力平均,減少軟骨、骨頭的磨損,膝蓋才能更有力。
5.  曾經有一位60歲的許女士,表示這一年,車禍受傷膝關節炎,在某教學醫院,她本來以為只要動手術就一次就能好,沒想到劇烈疼痛還無法走路,都要先生、小孩送她來看診,她說:【有時候要自己經歷過才會知道痛苦】:
A.  104.9.28復發右膝骨髓炎,紅腫熱痛,只能坐在輪椅上。
B.  104.10.2去動手術放入鐵片固定,自行亂服朋友介紹的徧方,造成發熱紅腫疼痛無力,無法行走,只能臥床。
C.  105.3.1發炎指數頻頻增高,所以西醫手術放入26顆抗生素的珠子,劇烈疼痛。
D.  1054月開始服中醫水煎藥,紅腫熱痛感減少,再去西醫檢查時,【發炎指數降下來】:由原來的54>>43>>31
E.  因為針灸症狀緩解,患者要求西醫105. 5.19拿出抗生素的珠子。
F.   但患者大腿仍感酸痛,105.6.30照了X光發現,上次抗生素的珠子有4顆未取出,於是又動手術,把珠子拿出。
G. 現在105.7.25仍然每週針灸3次,每天仍服中醫師開立的中藥,漸漸的【自己已經能用四腳助行器走路了】。

五、問:足底筋膜炎的症狀有哪些?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1.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造成【足後跟疼痛】的疾病,病因是【足底筋膜】及其【週邊組織有發炎】、或【慢性退化】現象。
2. 引發的原因:如:【使用過度、體重過重、過度搬重物、站立太久、走太多的路、慢跑時間過久】。
3. 本身結構上有導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過短、或身體施力不當等。
4. 這些因素都會使足底筋膜容易受傷,【反覆踩地的動作】增加足底筋膜的刺激,進一步造成急性或慢性發炎。
5. 但若雙側足跟痛則應考慮,是否受【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
()足底筋膜炎的中醫治療:
1. 以中醫的觀點,足底筋膜炎除因外力、或不良姿勢所引起,仍需注意【肝腎不足】的問題,從經絡的觀點來看,由於足底以腎經為主要經過的經絡,因此若腎氣虛衰,也會使足跟作痛,當然臨床也不會這麼簡單啦。
2.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普遍也容易有【腰酸背痛、肩頸痠痛】等情況,這些問題同時也與氣血循環的障礙有密切的關聯。
3.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年高體衰及肝腎虛損造成筋骨退化、氣血虛衰,導致運動功能下降,因此足底筋膜炎與【腎氣不足、肝腎虧損】有關,筋骨失去濡養則易作拘攣緊繃,導致足底筋膜張力增加,易作疼痛。
4. 因此除了使用針灸或藥物治療獲得改善之外,也應充份休息。
5. 足底筋膜炎這類足底疼痛的疾病在中醫屬於【骨痺】範圍:
A.  風寒濕痺型:可用【益肝腎、補氣血、袪風濕、止痹痛】;或【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B.   濕熱型:則適用【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或【祛風除濕、清熱止痛】等。
C.血瘀型:用【舒筋活血】、或【活血祛瘀、疏風除濕、通痹止痛、行氣止痛】等。
D.血虛型:則適用【補血調經】;或【益氣溫經,和營通痹】。
E. 肝腎虛型:則可用【滋補肝腎、補腎養肝】等中醫治療,多數可使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日常預防方面:
1. 需注意【控制本身體重】、【避免久站】或【長時間行走】。
2. 提供適度足弓支撐,避免穿著違反人體力學的鞋子,都可有效預防足底筋膜炎發生,並改善此類症狀。
3. 曾經有患者表示,去做【瑜珈運動】,好像有比較好,有時候又會疼痛,那是暫時緩解的方式,並無法取代中醫治療,就像是【冰敷】只能緩解暫時肌肉發炎的現象,並無法改善受傷的原因。
4. 只能等到她惡化時,治療病程會更長久時,才會解中醫師的苦心吧。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