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冬天感冒篇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腰痠、腳麻的神經學


腰痠、腳麻的神經學

壹、           解剖生理學:

一、   腳麻:多為腰薦神經叢所發出的分枝其支配的肌群關係,那一個肌群發生麻木的異變,可從該異變的部份去查腰薦神經叢所支配的何條神經。

二、   由腰薦神經叢發出的分支甚多:

(一)   腸骨腹下神經的感覺枝到前腹壁,

(二)   腸骨鼠蹊神經之感覺枝到前腹壁及外部,

(三)   生殖股神經支配外陰部及鼠蹊部皮膚的感覺,

(四)   股外側皮神經支配大腿外側的感覺,

(五)   股神經之運動枝到四頭肌,縫匠肌及腸骨肌,

(六)   感覺枝到大腿前面及小腿內面,

(七)   閉孔神經運動枝到大腿內收肌,

(八)   脛骨神經運動枝到小腿後方的肌肉,

(九)   感覺枝到小腿後方及足蹠。

三、   腓總神經運動枝到足背屈肌:

(一)   感覺枝到小腿外側及足的背方,到膝膕肌的神經,

(二)   運動枝到大腿背的肌肉,臀上、下神經運動枝到臀部肌肉及闊筋膜張肌、臀部、大腿後部、及小腿。

四、   肌後皮神經其運動枝到會陰肌肉。會陰神經其感覺枝到會陰部皮膚。

五、   腰神經交錯編織而成。位於腰部腰肌的下面,它分出許多分枝支配到大腿及足部。

六、   粗大的肌神經即由此神經叢發出。由第四、五腰神經及第一、二、三薦神經形成薦神經叢,位於骨盆腔梨狀肌的前面,由此發出脛骨神經及腓總神經。

七、   在大腿上方形成人體最大的神經即坐骨神經,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下孔之後走大腿的後方,發出許多分枝而分佈在下肢的皮膚、肌肉、及足部。

八、   腰神經影響的部位有那麼多種,但其所發生的疾病較常見的還是腰部的酸痛與腳麻。

九、   一般腳麻的原因照學理上說:

(一) 腰三椎的壓迫會造成大腿內側的麻木。

(二) 腰四椎的壓迫會影響小腿內側的麻木。

(三) 腰五椎的壓迫則會造成小腿外側至足趾的地方麻木。

(四) 腰椎椎體的病變也有腰椎側彎、腰椎椎間板脫出、骨質增生、扭挫傷後遺症、腰肌勞損、骨質疏鬆等。

(五) 它們發生病變時會引起腰神經的腫脹或被附近肌群牽拉而卡壓,於是形成感傳的不良,最後導致神經受支配的地方形成麻木,明白形成腳麻的原因那麼治療腳麻的病症,就比較容易掌握方向。

十、   腳麻的原因尚有多種:

(一) 有時一個小小的扭挫傷久治不癒的後遺症,其所生的肌群、韌帶的受傷。

(二) 也會隨著肌腱韌帶分佈的管道,迅速逆上蔓延至某個地方而形成氣滯血瘀的硬塊或組織纖維化,形成比正常組織較緊張的壓力,此種緊張的壓力會牽扯到附近正常的肌群做為代償。

(三) 於是人體正常的結構即跟著改變,結構有了緊張的壓力,就會無形中形成前後左右不對稱的比例,人體結構一不平衡,功能性的軟弱、萎縮、亢奮於是發生,各種疾病於是紛紛形成。

十一、中醫說『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一) 人體的各部機能都要達到平衡,任何機能,過與不及都將是產生疾病的原因,人體肌群、韌帶及各部組織受到內在、外在的因素不正常的衝擊,自然會有各個種疾病發生的可能。

(二) 神經附著於肌群之中,肌群受到不正常的壓力,自會發生靜脈回流的不暢與神經傳導的不良,神經傳導不良了,腳麻於是漸漸形成。因腳下肌群、韌帶等軟組織損傷而引起的腳麻除了針灸阿是或循經取穴外,亦可應用對應針法針在健側相對等部位的手或腳,療效亦立時可見。

(三) 中醫內服藥也要同時使用,機體修復效果才會快,像車禍引起的截癱,會引起雙腳麻木不仁,這是當今醫學界的一個難症,用藥尤其重要。

(四) 希望改善,可考慮「中藥諸多方劑」,腦血管疾病也會引起肢體痿軟無力和麻木,後期以補氣、活血、通絡,修復神經為主,

(五) 多發性神經炎是神經直接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屬表風熱,也會引起手足皮膚麻木,藥用發汗解表,升津疏經

(六) 嚴重的氣血不足及手足冰冷,血液動靜脈的循環不暢,神經無法接受到正常的營養供給時,也會莫名其妙的發生麻木,當以養血散寒,溫經通脈治療

(七) 腰椎第三橫突肥大症也會卡壓周邊的神系統引起腳麻,內服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或腰椎長期針灸復健。

(八) 頭皮針的足運感區、運動區上點,感覺區上點、人字縫、百會左右45 度角往後斜扎,都可以發揮無盡的功效。

(九) 外傷性引起的腳麻,就要看外傷的原因:

1、   初期服用中藥,

2、   針法要針對應部位、還是放血、還是阿是,以辨證論治為依歸,沒有一定的規則,

3、   後期用十二經筋手法改變肌肉的緊張度,讓血液回流順暢,營養得到應有的供給,腳麻也可當下發生質變。

貳、             腰部扭挫傷:

一、           引起神經發炎受到橫突卡壓,也可在該經絡的五輸穴施針,或加上局部阿是,酸痛也可當下改變或驅除,

二、           對於皮下筋結引發的腳麻:

1、   與中醫皮痺相當,補肺益氣主之,

2、   亦可在筋結針刺或埋線或手法刺激。

三、           內因引起的腳麻:針刺之外還得配合內服方藥及其它方法方能改善,

四、           脊椎病變神經受卡壓的腳麻,用經筋手法配合矯正手法方式可以改善或治癒。

五、           腰薦椎神經卡壓引起腳麻明顯而在它法不能治癒時,針灸撥法是必須的方法。

腳麻病例:

一、   患者林太太七十七歲了,感到右側大腿到小腿的腳麻,此病有三年以上,常想彎腰抱抱孫子都不行,腳麻至不能著地、不能蹲下、且不能彎腰,則是腰薦神經有了問題,

二、   原因:老化、或是被變形的脊椎卡壓。

三、   辨證論治之後,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即從腰四、五椎的神經出孔針灸治療,目的是在舒緩神經的緊繃感,神經的通道從坐骨孔而出,那是股最大的神經系統,故連續針灸股骨大轉子與坐骨連線的中點。

四、   針完之隔天,林太太即告知,三年之舊疾已經去掉一半,針灸6個療程(1個療程有6次)便告知,已經完全不感覺之前的痛,不過卻感覺跑到另外一側的腳麻。

五、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針灸林太太的左側,沒幾次就舒緩很多,於是,林太太要出國旅遊前,便介紹了很多的親友前來,善慧堂中醫診所,給李秋慧醫師治療。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 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其它原因形成手麻



其它原因形成手麻:

一、其一,當肱橈肌肌腱及橈側韌帶受到損傷發炎腫脹時:

(一)            因肌群的緊繃而卡壓其內側的神經系統,久之自然形成神經系統傳導的障礙,神經系統主傳導知覺的,神經系統有了障礙,手麻於焉逐漸形成。

(二)            治療這種形式引起的手麻,當從鬆解緊繃的肱橈肌、橈側韌帶下手,可用矯正手法,也可使用針灸。

(三)            以對應針法來說,以針對側的相同病位或對應於另一側腳的陽陵泉或足三里會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患者常有『當下即知』的反應時常發生。此種形式的手麻,常發生在經常機械式使用。

(四)            下臂的工人,如修理機車的技術員,水電工,或重複搬提重物者。

二、                  手腕的扭挫傷後遺症久治不癒之後:

(一)            其所形成的氣滯血瘀也會向上蔓延引起經絡的阻塞不通,終至在肱橈肌處形成硬結。

(二)            硬結形成,神經系統減少了養份的供給,於是影響所及的大指、次指末梢便會引起麻木。

三、        控制大拇指,次指本節的肌群使用過度引起的勞損,或扭挫傷的後遺症:

(一)            都會逐漸使此肌群形成條索狀的質變,條索狀的質變壓縮了傳導的末梢神經,一樣可使大指、次指發生麻木。

(二)            治療時,還是以先鬆解條索狀的肌群為先,組織軟化了,神經恢復了原來應有的供養,感覺又會再度恢復。

(三)            利用對應針法,針在對側手或腳的相對等部位,可立時使神經恢復傳導,效果有時比手法更快,若遇到頑固的硬結,需在阿是穴上加上關鍵的一針,療效更能加強。

四、        麻木若發生在尾指及無名指的地方:

(一)            有可能是肱骨內上髁附近的肌群或尺側韌帶損傷發炎卡壓尺側神經所致。

(二)            這個地方的疼痛:有手太陽小腸經通過,在經絡上可針後谿,後谿不效時,則要另找原因,

(三)            看小腸經、三焦經上下臂的肌群行走至頸部的路線是否有緊繃的肌群(或肌腱的起止點),找出其結構不對稱處,在該處下手或施針即可使手麻緩解。

五、        中指的手麻:

(一)            最容易發生在肱二頭肌或旋前圓肌緊繃處,正中神經及前骨神經由其肌群下行走,當被卡壓時,中指便易發生麻木。

(二)            此種手麻形態可針刺對側同等部位之肌群,使其平衡鬆解,則中指的麻木應可有恢復知覺的契機。

(三)            如若從腋下神經出孔即被卡壓,則治療方向應從腋下始。

六、        背部菱形肌的發炎酸痛也會影響手麻:

(一)            這種形式的手麻只要把菱形肌的酸痛解除,其手麻便可治癒。

(二)            中年男性,患左大拇指、食指麻木已久,算來至少有十一年了,不分日夜皆麻,有時連及中指,他醫皆言頸五椎壓迫所引起,但斷續治療皆未有寸效。

1、        後經人介紹來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從肱橈肌,拇指魚際處的屈指肌按壓,發現魚際下有條索狀物,壓之疼痛異常,即為病變所在。

2、        因過度使用肱橈肌及屈指肌引起氣滯血瘀所致,先是應用對應針法,後數次則阿是及對應夾雜使用,她的病情進步很快,治療不久頑固的手麻終於全消。

(三)            張姓大陸台商,右手經常手麻,西醫檢查謂頸椎有長骨刺,經友人介紹來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針灸,檢查右手肱橈肌按之特別僵硬,便在其肌肉僵硬處下針,大約針六個療程(一個療程6次)痊癒。

(四)            一位汽車修理廠的老闆,自訴手麻已久,形容只要把手放在桌子上立即就麻,隨及用對應方法針在對側腳,才幾分鐘他的手便不麻了,此人只針灸三個療程(一個療程6次)即癒。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 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