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10月份連假,門診時間

2017/10/17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中醫治療篇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中醫治療篇


【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中醫治療篇
壹、前言: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第三類型的免疫疾病:初始可能因某種【感染性病源】造成關節的發炎,引起【免疫球蛋白的形成】,而產生【IgG 抗體】。
接著【抗體、抗原再加上補體】,三者形成了免疫複合體,此複合體釋出趨化物質和過敏毒素,而增強發炎作用,且釋出溶解酵素,破壞了 IgG
並將其轉變成一種新型的抗原 (即此種變異的 IgG 扮演著抗原的角色,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產生)
而此種新抗原又引起 IgM 抗體的形成,進而產生類風濕因子 (rheumatoid factor)。當類風濕因子再和IgG反應,又發生趨化物質和過敏毒素的釋放,造成持續性發炎作用,繼續破壞 IgG,如此循環,而致嚴重的疾病。
中醫的治療,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已破壞的疾病,可以【延緩惡化、減少不舒服】的症狀,對於初病,可以【修復異常的體質,使免疫系統恆定,恢復正常】。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通常在西醫檢查甚至服西藥控制已5~6年,或發病已經非常嚴重了,經常復發才想到中醫診所就診,所以都是【久病、重病了】,機能早就破壞了,中醫治療中有一些患者很難在短期3個月內會恢復正常,沒有耐心服中藥,只好【任由自體免疫疾病,持續惡化了】。


貳、問與答:
一、問:類風濕關節炎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      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以疼痛為主。最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點:在發病的早期,主要症狀以關節為主:
1. 關節僵硬:尤其是以【早上起床時別嚴重】。
2. 一個以上的關節【疼痛】。
3. 同一個關節腫脹【六星期以上】。
4. 一個以上的關節【腫脹】。
5. 【對稱性】的關節侵犯。
6. 關節處產生【小結節】。
7. X 光片上的典型變化,早期在關節的周圍常發生【骨質疏鬆】的現象,晚期則可見到滑膜侵入髖骨內所【產生的空洞】,甚至嚴重變形的關節架構。
8. 血液中存有類風濕關節炎因子(R.A Factor)。
9. 關節滑膜的特殊病理變化,例如特別肥厚的關節滑膜裡面,有非常豐富的【淋巴球細胞侵入】。

二、問: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  典型的臨床表徵有兩側對稱性關節炎、晨僵、再加上全身性症狀,例如:倦怠、無力、體重下降、口乾、眼乾、家族病史等,再佐以實驗室檢查和X光片,可得到綜合的判斷。(點裡面要多於 4 點,才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1. 是否有關節或關節周圍的【晨僵感】,且持續一小時以上。
2. 是否有【三個以上】的關節發生腫脹現象。
3. 關節腫脹是否包括手部的近側指骨關節,指骨掌關節或腕骨間關節。
4. 以上關節腫脹是否【呈對稱性】。
5. 是否發現身體有【皮下結節】。
6. 血液之特定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
7. 手部或手腕部位的 x 光檢查是否發現【骨邊緣的侵蝕】或關節周邊的【骨質疏鬆】現象。

三、問: 類風濕關節炎的中醫治療目地是什麼?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類風濕關節炎的中醫治療目標,除了要【減輕患者疼痛】之外。
2. 最重要的還是要能預防並控制疾病進程。
3. 減緩關節損壞及【防止關節失去功能】,並且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

四、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古代中醫就有治療方式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類風濕性關節炎相當於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所描述的【痺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2. 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精血充養則筋骨得以充養,【肝腎虛損則氣血不足】,常因【外在風寒濕邪氣所阻】,導致筋骨失去充養或氣血閉阻。
3. 所謂【氣血不通則痛】,此時可由中醫辨症論治,依個人體質,採取補氣養血、補養肝腎、活血通絡、袪風解表、溫經散寒、清熱止痛等方法來調理。

五、問: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如何治療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風寒濕痹型,冶宜【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2. 風濕熱痹型,治宜【清熱祛風、利濕通絡】。
3. 寒熱錯雜型,治宜【祛寒清熱、散風除濕、通經活絡】。
4. 痰瘀凝滯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絡】。
5. 肝腎虧損型,治宜【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佐以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6. 脾腎兩虛型,治宜【補脾益腎、強身壯骨,佐以散風化濕、溫經通絡】。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篇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篇


【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RA
壹、前言:
今年半年來,31歲的陳小姐【手部關節疼痛腫脹】反覆發作,她都在西藥房拿個止痛藥,吃一吃就會比較好,但如果停個一兩天沒吃藥,又會腫痛起來。
這幾個月,上述現象越來越明顯,【早上起床時更是僵硬疼痛】,需要經過2~3個小時之後,才會比較舒服。
如果久坐不動,剛要站起來活動時,全身關節也會僵硬疼痛;她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作怪。
中年婦女好發,台灣約有10萬人罹病正常的關節內有一層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及保護關節,但若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會產生炎症反應】,關節因發炎細胞聚積而導致【紅腫熱痛】等現象。
中醫的治療,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已破壞的疾病,可以【延緩惡化、減少不舒服】的症狀,對於初病,可以【修復異常的體質,使免疫系統恆定,恢復正常】。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通常在西醫檢查甚至服西藥控制已5~6年,或發病已經非常嚴重了,經常復發才想到中醫診所就診,所以都是【久病、重病了】,機能早就破壞了,中醫治療中有一些患者很難在短期3個月內會恢復正常,沒有耐心,只好【任由自體免疫疾病,持續惡化了】。

貳、問與答:
一、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形成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全身性疾病】,病因仍不清楚,但患者在夏天常見中暑現象,並見關節疼痛,亂服成藥,症狀更嚴重。
2. 一般認為這是一種【抗原的免疫反應】,可能是【基因問題】合併【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3. 此病好發於【40-60歲】,女性罹患率較高,男女比率大約【3-41】,中年婦女比較容易發病。
4.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國人的盛行率約【0.4%】,較白種人的1%稍少。以此估計,台灣約有【10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只會有關節症狀吧?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臨床症狀明顯,應及早治療防關節變形其症狀常是【兩側關節對稱發作】,關節會紅、腫、熱、痛、僵硬,尤其在早晨最劇。
2. 其侵犯多由小關節開始,如【手指、手腕】、再逐漸蔓延到【大關節如膝、髖關節】。
3. 患者的關節常因持續腫脹、破壞而致畸形,若控制不良,有時會出現全身性病變,例如【血管動脈炎、神經病變、肝脾腫大、心包膜炎、貧血、發燒或體重下降】等等。

三、問: 如何判斷,民眾確定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根據1988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以下7項中符合4項即可確定診斷:
1.有關節或關節周圍的【晨僵感,且持續1小時以上】。
2.共有3個以上的【關節發生腫脹】現象。
3.關節腫脹包括【手部的近側指骨關節、指骨掌關節或腕骨間關節】。
4.以上關節腫脹【呈對稱性】。
5.發現身體有【皮下結節】。
6.血液特定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
7.手部或手腕X光檢查,發現【骨邊緣的侵蝕】或關節周邊有【骨質疏鬆現象】。
()2010年,美國與歐洲又共同提出了一個新的診斷標準,分為4大項:
1. 關節炎的【數目】。
2. 自體【抗體的指數】(類風濕因子RFAnti-CCP抗體)。
3. 【發炎指數】。
4. 關節炎症狀【時間的長短】。
5. 據此可以更早診斷出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便及早治療,避免關節的破壞變形。

四、問: 類風濕關節炎,服中藥時,應如何日常保健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病患最好的運動是【游泳】;除了平常配合醫囑規則服中藥之外,在日常生活上的自我照顧,目標以解除疼痛為主。
2. 例如【冷敷】有麻醉效果,【熱敷】可暫時緩和僵硬及疼痛。
3. 按摩肌肉可減輕疼痛,但【不要在關節及發炎處按壓】。
4. 急性期要【臥床休息】等等。
5. 平日要增加關節及肌肉的活動,但要【避免激烈運動】,例如游泳是最好的運動。
6.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要站起來前【先活動四肢關節】。
7. 避免過度疲勞,【避免提重物】。
8. 生活作息上,要注意均衡飲食避免肥胖,【禁食油炸及冰冷食物】。
9. 避免熬夜,使用【舒適的硬床墊】,以及保持心情愉快。

五、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效果好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不可能根治。
2. 但可以中藥控制,使它的【發作不會強烈劇痛】,或是【發作的次數不會太過頻繁】,減少發作的頻率,或是【使自體免疫不再自己互相攻擊】,若能與中醫師充分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白塞氏病BD篇

白塞氏病BD篇


【自體免疫疾病】
~白塞氏病BD
壹、前言:
白塞病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
從現代病理學的角度來看,白塞病屬於自身免疫疾病,跟紅斑狼瘡有類似的病理表現,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
該病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男性【發病少,但病症重】;女性【發病多,但病症輕】。
得了白塞病,患者也無需驚慌,只要通過有效的中醫治療,按中醫師的建議複查服中藥,就可控制病情,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中醫的治療,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已破壞的疾病,可以【延緩惡化、減少不舒服】的症狀,對於初病,可以【修復異常的體質,使免疫系統恆定,恢復正常】。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通常在西醫檢查甚至服西藥控制已5~6年,或發病已經非常嚴重了,經常復發才想到中醫診所就診,所以都是【久病、重病了】,機能早就破壞了,在中醫治療中有一些患者很難在短期3個月內會恢復正常,沒有耐心,只好【任由自體免疫疾病,持續惡化了】。

貳、問與答:
一、問:白塞氏病,發病有什麼原因?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感染:本病與【急、慢性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如鏈球菌、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自體免疫異常有關。
(白塞氏病患者中,有1/3過去患過【結核病或者正在患結核病】,部分病人經過治療結核后,不僅結核治癒,而且白塞病癥狀也有好轉。
(也有人發現【單純皰疹病毒和溶血鏈球菌】與本病有關。說明細菌病毒感染與本病有關。
(遺傳因素:本病有地區性發病傾向,如多見於地中海沿岸國家。
1. 人類遺傳特徵的物質HLA的研究發現,白塞病患者中HLA-B5陽性檢出率可達60%以上,HLA-B51的陽性檢出率也很高。
2. 因此,有人提出,這兩種HLA類型所代表的遺傳特徵可能是部分白塞病發病的內因或內環境。
3. 因為並非所有白塞病患者均有HLA-B5HLA-B51陽性,Behcet可能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關。
(微量元素:患者病變組織多種微量元素含量增高,如【有機氯、有機磷和銅離子】;也有人發現某些【微量元素鋅、硒缺乏】,可能與本病有關。
(免疫異常: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口腔粘膜抗體、抗動脈壁抗體】等自身抗體。
1. 血清中免疫複合物陽性率達【60%】,並與病情活動有關。
2. 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淋巴細胞比例失調,【血管周圍、腦脊液、血管壁】等病損處可見到【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補體】等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物質,說明本病與免疫失調有密切關係。
(中醫的治療也是依劇白塞氏病臨床呈現發作、與復發、遷延、與緩解的長期、緩慢的進行性的加劇表現。
(因此中醫臨床可按急性活動期、中間期恢復期、與臨床緩解期三期分治。

二、問: 中醫如何治療,急性期白塞病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  急性活動期:
1. 症見口腔粘膜與外陰部潰爛、灼痛、口渴喜飲或渴不多飲、常伴煩躁不安、低熱等全身症狀,脈象多滑數或弦數,舌質淡紅或黯紅,苔薄黃,此屬【濕熱內聚,鬱久化火之證,可用清心降火,導熱與濕邪從小便而出。】
2. 若患者發作則大多伴有心煩口苦,脅肋脹痛等;源於【情志過極,肝經火旺,可用疏肝瀉火、清熱涼血】。
3. 病變中若出現高熱煩渴、大便秘結、腹脹腹痛、WBC白血球明顯升高,ESR紅血球沉降速率、CRP急劇增高者,屬【邪熱內熾,氣分熱盛,可用清氣除熱,通腑瀉濁】。

三、問: 白塞氏病恢復期,中醫治療,也能使檢查指標恢復正常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中間恢復期:
1. 症見口腔和外陰、或本來僅有外陰潰瘍好轉、發熱、便秘、腹脹、腹痛已消失,白血球、紅血球沉降速率、CRP等開始下降、或恢復正常。
2. 然本病為一種【全身性廣泛性的小血管炎症性病變】,故此期的治療應是【清解餘邪、活血化瘀】;若餘邪較重,低熱不退,煩躁不解,或加用【疏肝理氣、和血止痛】。
(臨床緩解期:此期臨床症狀與體徵輕微出現或完全消失,白血球、紅血球沉降速率、CRP等實驗檢查指標也恢復正常。
(初發患者可能多次發作:但無重要臟器受累者常【無明顯的陰陽氣血偏盛偏衰表現】,故此期治療的原則是調理機體免疫功能,延長緩解期與減少復發,可用【溫補氣血,滋陰升陽】、或【滋腎養肝、補血明目】、或【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等治療,且需持續用藥1至2年。

四、問: 白塞病,臨床症狀,如何判定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白塞病國際分類標準:
(反覆口腔潰瘍:
1. 由醫師觀察到或患者訴說潰瘍,年內【反覆發作 3次】。
2. 患者主要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疼痛,潰瘍面較深、底部多為白色或黃色,可以同時在多個部位出現多個潰瘍(俗稱口瘡)
3. 包括舌、口唇、上顎、咽部等。多數潰瘍可自行好轉,但常反覆發作,【嚴重者疼痛劇烈,非常影響進食】。
(反覆生殖器潰瘍:由醫師觀察到或患者訴說生殖器有潰瘍或疤痕,除口腔潰瘍外,患者還可出現女性【外陰部潰瘍】,如男性生殖器潰瘍,這些部位的潰瘍可較大。
(眼病變:前和()後葡萄膜炎,裂隙燈檢查時玻璃體內可見有細胞,【視網膜血管炎】
(皮膚病變:【結節紅斑樣病變、假性毛囊炎、膿性丘疹、痤瘡樣皮疹】。(尚未服用類固醇就出現者)
(針刺試驗陽性:以無菌 20 號或更小針頭,鈄行入刺皮內,經 24-48 小時後由醫師看結果判定。
(診斷:凡有反覆口腔潰瘍並伴有其餘 4 項中 2 項以上者,可診為本病。其他與本病 密切相關並有利於本病診斷的症狀有:【關節痛(關節炎)、皮下栓塞性靜脈炎、 深部靜脈栓塞、動脈栓塞和()動脈瘤、中樞神經病變、消化道潰瘍、副睪炎】和家族史。

五、問: 白塞氏病,也會有關節疼痛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肘、腳下大小關節及腰骶處均可受累,
2. 但主要累及【膝、腕、肘、踝】等大關節,與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相似,【但無遊走性,有腫痛紅熱】。
3. 易複發。無畸形和骨質疏鬆,一般X線檢查無異常。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白塞病BD的原因篇

白塞病BD的原因篇


【自體免疫疾病】
~白塞病BD的原因篇
壹、前言: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相當於中醫的【狐惑病】。
貝赫切特綜合症又稱【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
依照臨床的證候中醫認為【素體脾虛運化無力】是發生的根本的內在基礎,【邪氣內干】是發病的外部條件,【濕熱毒瘀結】是的病機關鍵。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當民眾發現自己患有白塞氏病的時候,也是可以採取中醫治療的方法來進行的。
中醫的治療,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已破壞的疾病,可以延緩惡化、減少不舒服的症狀,對於初病,可以修復異常的體質,使免疫系統恆定,恢復正常。

貳、問與答:
一、問: 中醫認為白塞氏病,是什麼病因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現代中醫認為白塞氏病發病與【嗜食辛辣肥甘、感受濕熱外邪、情緒不遂、婦女月經周期、產後鬱熱、勞倦過度、體質素虛】等因素有關。
2. 病機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加之過食膏粱厚味,辛辣肥甘,醇酒滋膩,或【五志過極,肝鬱化火,或肝脾不調】。
3. 導致濕熱蘊結,伏藏於內,遇外感濕熱之邪,內外合邪,濕熱蘊毒,鬱滯血脈,濕熱毒瘀上蒸下注于諸竅而發病。

二、問: 白塞氏病,在肺部、腎臟有哪些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呼吸系統:肺部病變多見,表現為【發熱、胸痛、咳嗽、咯血】(肺部大咯血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此外還可發生胸膜積液、肺淋巴結病。
2. 泌尿系統:主要為腎炎,可出現【蛋白尿、血尿】。

三、問: 白塞氏病,中醫也能治療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毒熱內攻:
1. 症狀:有潰瘍反復發作,【時有高燒、淋巴結腫大、皮膚紅斑腫脹】、口渴、目赤腫痛、便乾、舌質紅、舌苔微黃或黃膩、脈弦滑或數。
2. 治法:為清熱解毒涼血。
3. 外治法:陰部潰瘍外用清涼膏;口腔潰瘍外用冰硼散。
(脾虛濕盛、濕熱下注或上蒸:
1. 症狀:有頭暈、頭重、【下肢腫脹或有紅斑、胸腹痞滿或脹悶、女子帶下黃而臭】、心煩不眠、小便黃赤、大便乾、陰部潰爛、或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舌淡苔膩、脈弦滑或沉緩。
2. 治法:為健脾、除濕、解毒。
(脾腎陽虛、氣血失和:
1. 症狀:全身無力、少氣懶言、【手足不溫、食欲不振、畏寒、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下肢浮腫、女子帶下清稀、經血不調、下肢可有結節紅斑,陰部、口腔潰瘍,舌淡苔白或灰,脈沉細。
2. 治法:為健脾益腎、引火歸元、中和氣血。
(脾腎陰虛、陰陽不調:
1. 症狀:有全身無力、頭暈、耳鳴、【腹痛、足跟疼痛、手足心發熱】、口乾渴、常有低燒、口舌生瘡、目赤、大便常不成形、女子經量減少、白帶多、有時發生陰部潰瘍或眼症狀,舌淡苔薄、脈象寸關弦滑雙尺沉細。
2. 治法:為健脾益腎、調和陰陽。

四、問: 白塞氏病,會影響神經系統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中樞神經系統:
1. 腦膜炎症群:【頭痛、意識障礙、精神異常、視神經乳頭水腫、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症。
2. 腦幹症群:【頭暈、頭痛、耳鳴、意識障礙、複視、眼顫、眼肌麻痹、吞咽困難、咀嚼無力周圍性面癱】等。
3. 周圍神經損害症群:【四肢麻木疼痛無力、感覺障礙、肌肉萎縮、肢體浮腫、肌腱反射性差】等。
4. 脊髓症群:【雙側下肢麻木無力,不完全截癱、尿瀦留、陽痿、節段性感覺障礙】等。

五、問: 白塞氏病,會造成哪些心血管疾病?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靜脈:
1. 主要表現:為【靜脈炎和靜脈血栓、閉塞】;大隱靜脈、前腹靜脈、上肢靜脈的淺層靜脈炎。
2. 臨床表現:為【單純紅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數毫米,有輕度疼痛,可自行消退。
3. 深層靜脈管炎炎、靜脈血栓(如上腔靜脈或其它縱隔靜脈血栓)引起的後果較為嚴重,男性多發。
(動脈:
1. 主要表現為【動脈炎、動脈狹窄、閉合和動脈瘤】常因動脈瘤破裂引起嚴重出血而導致死亡。
2. 動脈瘤易在【動脈穿刺術處】發生,因此對白塞氏病患者應儘可能避免血管造影術。
(心臟:可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病變、心肌梗塞、心瓣膜脫垂、心臟擴大】等,但病變罕見。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