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RA篇
【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篇
壹、前言:
一. 今年半年來,31歲的陳小姐【手部關節疼痛腫脹】反覆發作,她都在西藥房拿個止痛藥,吃一吃就會比較好,但如果停個一兩天沒吃藥,又會腫痛起來。
二. 這幾個月,上述現象越來越明顯,【早上起床時更是僵硬疼痛】,需要經過2~3個小時之後,才會比較舒服。
三. 如果久坐不動,剛要站起來活動時,全身關節也會僵硬疼痛;她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作怪。
四. 中年婦女好發,台灣約有10萬人罹病正常的關節內有一層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及保護關節,但若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會產生炎症反應】,關節因發炎細胞聚積而導致【紅腫熱痛】等現象。
五. 中醫的治療,對於自體免疫疾病,已破壞的疾病,可以【延緩惡化、減少不舒服】的症狀,對於初病,可以【修復異常的體質,使免疫系統恆定,恢復正常】。
六.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通常在西醫檢查甚至服西藥控制已5~6年,或發病已經非常嚴重了,經常復發才想到中醫診所就診,所以都是【久病、重病了】,機能早就破壞了,中醫治療中有一些患者很難在短期3個月內會恢復正常,沒有耐心,只好【任由自體免疫疾病,持續惡化了】。
貳、問與答:
一、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形成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全身性疾病】,病因仍不清楚,但患者在夏天常見中暑現象,並見關節疼痛,亂服成藥,症狀更嚴重。
2. 一般認為這是一種【抗原的免疫反應】,可能是【基因問題】合併【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3. 此病好發於【40-60歲】,女性罹患率較高,男女比率大約【3-4:1】,中年婦女比較容易發病。
4.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國人的盛行率約【0.4%】,較白種人的1%稍少。以此估計,台灣約有【10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只會有關節症狀吧?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臨床症狀明顯,應及早治療防關節變形其症狀常是【兩側關節對稱發作】,關節會紅、腫、熱、痛、僵硬,尤其在早晨最劇。
2. 其侵犯多由小關節開始,如【手指、手腕】、再逐漸蔓延到【大關節如膝、髖關節】。
3. 患者的關節常因持續腫脹、破壞而致畸形,若控制不良,有時會出現全身性病變,例如【血管動脈炎、神經病變、肝脾腫大、心包膜炎、貧血、發燒或體重下降】等等。
三、問: 如何判斷,民眾確定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一)根據1988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以下7項中符合4項即可確定診斷:
1.有關節或關節周圍的【晨僵感,且持續1小時以上】。
2.共有3個以上的【關節發生腫脹】現象。
3.關節腫脹包括【手部的近側指骨關節、指骨掌關節或腕骨間關節】。
4.以上關節腫脹【呈對稱性】。
5.發現身體有【皮下結節】。
6.血液特定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
7.手部或手腕X光檢查,發現【骨邊緣的侵蝕】或關節周邊有【骨質疏鬆現象】。
(二)2010年,美國與歐洲又共同提出了一個新的診斷標準,分為4大項:
1. 關節炎的【數目】。
2. 自體【抗體的指數】(類風濕因子RF及Anti-CCP抗體)。
3. 【發炎指數】。
4. 關節炎症狀【時間的長短】。
5. 據此可以更早診斷出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便及早治療,避免關節的破壞變形。
四、問: 類風濕關節炎,服中藥時,應如何日常保健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病患最好的運動是【游泳】;除了平常配合醫囑規則服中藥之外,在日常生活上的自我照顧,目標以解除疼痛為主。
2. 例如【冷敷】有麻醉效果,【熱敷】可暫時緩和僵硬及疼痛。
3. 按摩肌肉可減輕疼痛,但【不要在關節及發炎處按壓】。
4. 急性期要【臥床休息】等等。
5. 平日要增加關節及肌肉的活動,但要【避免激烈運動】,例如游泳是最好的運動。
6.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要站起來前【先活動四肢關節】。
7. 避免過度疲勞,【避免提重物】。
8. 生活作息上,要注意均衡飲食避免肥胖,【禁食油炸及冰冷食物】。
9. 避免熬夜,使用【舒適的硬床墊】,以及保持心情愉快。
五、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效果好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不可能根治。
2. 但可以中藥控制,使它的【發作不會強烈劇痛】,或是【發作的次數不會太過頻繁】,減少發作的頻率,或是【使自體免疫不再自己互相攻擊】,若能與中醫師充分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