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乾癬的病因篇

2025/03/26

白斑症的原因


【千金難買,早知道】

~白斑症的原因篇

壹、前言:

. 白斑症,中醫俗稱【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皮膚病變】。

. 起因是【黑色素細胞遭破壞而缺乏】,使得黑色素無法形成所導致,大多數的研究認為白斑是因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產生對抗自體黑色素細胞的【抗體】,破壞本身黑色素細胞所造成。

. 白斑病患與其家族成員中,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機率較高,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減退、糖尿病、慢性腎上腺機能減退、惡性貧血、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 黑色素細胞【被末梢神經異常細胞破壞】、黑色素細胞【自我摧毀】、或是【先天基因缺陷】,使黑色素細胞容易受傷等。

. 白斑症可以經由善慧堂中醫診所-李醫師診斷用藥,利用中醫水煎藥修復自身免疫系統,改善代謝異常、或是【減少白斑惡化,恢復健康】,所以白斑症不只是皮膚的問題,中藥是可以分型治療,減少症狀。

. 民眾經常問,【為什麼李醫師與時俱進,會懂得西醫的治療方式?】例如患者有癌症:大都是先看西醫,造成許多副作用時,才來中醫治療,所以,【同時要治療主要的癌症,還要兼治副作用】,本來就不容易了,若患者又不節制飲食,造成病程變嚴重,治療時間都要6個月到2年以上。

. 男性患者38歲,【白斑症中醫治療康復後】,黑色素細胞正常分泌,因為喝酒喝到高興醉倒,隔天白斑症又出現,酒本來就會【抑制黑色素細胞的生成】。

 

貳、問與答:

一、問: 我有白斑症,利用西醫治療快10年,一直復發?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藥膏:外用局部性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在面積範圍小的白斑上,外用類固醇是比較常見的首選治療方式;然而類固醇可能會使【皮膚變薄】,甚至形成【皮膚裂紋、及其他副作用】。

2.紫外線光照療法:治療尋常性白斑【持續治療1-2年】;於臉上、軀幹、上臂及腿部有【50~70%】的機會,治療後讓色素可以短暫回復,但對手、腳部分,照光的反應較差。

3.口服低劑量類固醇:用於【快速進展型白斑】。

4.手術治療:對於小範圍,或呈現帶狀分布,【將有問題的皮膚切除】,自體黑色素細胞移植過去,但是免疫功能異常,還會不斷增生白斑。

5.免疫調節劑(JAK抑制劑):目前尚無明確證據支持,效果不明顯。

6.雷射治療:適合病灶較為【局部的白斑病灶】;低能量雷射治療:對於分節性白斑有不錯的反應,但白斑仍會異常發生,但其它皮膚仍會生成白斑。

7.經由中醫治療一段時間,體質恢復正常之後,黑色素細胞,才能正常分泌,每位患者的恢復時間不同,6個月~2年不等,要看患者黑色素細胞破壞程度。

 

二、問:白斑症,為什麼中醫認為與風濕熱、氣滯、血瘀有關係?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肝鬱氣滯型:多見於女性,表現為白斑【無固定好發部位,色澤時暗時明】,皮損發展可快可慢,常是隨精神及情感變化而加劇或減輕;常伴有胸肋脹痛、性急易怒、月經不調及乳房結塊;苔薄偏紅、脈多弦細。

2. 風濕蘊熱型:【白斑粉紅、境界清楚】,白斑多分佈於【面部與五官】的周圍外露部位;可以是單一或多發性,一般發病比較急速,擴展蔓延也比較迅速,皮膚白變前常伴明顯瘙癢,兼見肢體困倦,頭重、納呆、苔膩、脈濡或滑。

3.氣滯血瘀型:【白斑多局限而不對稱】,邊界截然,斑內毛髮變白,發展緩慢,而【恢復較慢】,舌紫暗或瘀點或舌脈怒脹、苔薄。

 

三、問: 我有白斑症,服類固醇+照光2年,一停用就長出來?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白斑面積擴大:【白斑進展變嚴重的前兆】,原有的白斑逐漸增大,邊界變得不規則、或模糊。

2. 新部位出現白斑:隨著病情的發展,白斑可能開始出現在之前,【沒有受到影響的皮膚區域】,也開始出現白斑。

3. 毛髮變白:受影響部位的毛髮,像是【頭髮、眉毛、睫毛】等,可能變得白或灰白,這通常與皮膚色素的喪失一致。

4. 男性患者54歲,白斑症已20年了,範圍不但擴大,後來是因為引起重肌無力症,才來中醫治療恢復。

 

四、問: 如果我只有白斑症,不會惡化成其它疾吧?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白癜風(白斑症)合併【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大約5%

2. 【全身型和成人】才會發病的白斑症,容易伴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

3. 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其他包括【紅斑性狼瘡、圓禿、愛迪生症、惡性貧血、胰島素依存性糖尿病、重肌無力症】等。

4. 由於白斑發生、與【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高,病人最好同時接受甲狀腺方面的檢查。

5. 李醫師認為,當全身性的免疫系統變異,也會影響全身的內外分泌功能,甲狀腺只是其中一項。

 

五、問: 白斑症分為哪幾種?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非分節型(最常見 85%-90%):【身體中線雙側】的皮膚均會受影響。

2.分節型 (10%):【單側性】影響,可能沿著皮節分布,最常見的是沿著【三叉神經分布】。

3.混合型:【非分節、和分節】兩者並存。

4.未分類型:無法有明顯劃分的歸於此。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