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季感冒篇

2019/07/29

日曬瘡

日曬瘡




【千金難買,早知道】
~日曬瘡篇
壹、前言:
紅斑性狼瘡的病發與中醫理論中的病因病機相似,一般認為與【紅蝴蝶、日曬瘡、鬼臉瘡】等症狀相類似,因為紅斑性狼瘡患者,如果紫外線照射,會更加嚴重,所以又名日曬瘡。
又與《素問.痹論》篇所描述相似,多數學者把本病歸於中醫學中【痹病】範疇。
患者主要因先天享賦不足,肝腎虧損為發病的基礎,而【曝曬日光、感受風濕熱邪、精神因素】等爲誘因,當內外相合而導致氣血逆亂,陰陽失調,經脈痹阻,臟腑虧損,乃成痹病。
中醫治療方法:應以中醫治療上,由於中醫病名上的【紛雜、及辨證分型】上的紊亂,難以取得統一的辨證治療。
只能依照SLE病因病機特點,採用【扶助正氣為主,兼顧祛邪】的治療大法,急性活動期應以【祛邪】為主,緩解期以【扶正】為主,而緩解復發期則【扶正祛邪】並重。爲原則。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患者在發生症狀時,初期都不會有任何不舒服,例如吹冷氣時,有些患者還是臉部潮紅烘熱,【手足心溫度過熱,身體無法自己調降體溫,口舌有破洞】,以為只要喝椰子汁就有效,雖然指數不一定會升高,但去西醫檢查已有乾燥症的現象,後來,才來中醫治療。 

貳、問與答:
一、問: 紅斑性狼瘡,可以運動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劇烈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增進心肺功能,雖然在【健康人】是可以保持肌肉、骨骼的韌性,卻會使得【紅斑性狼瘡患者】加速惡化,而且對於【心臟有問題】的人,卻不可使用。
2. 運動對任何人都有助益,紅斑性狼瘡病人卻【並非如此】;若是傷害性、碰撞性的,更會增加自體免疫的破壞程度。
3. 紅斑性狼瘡,本身已經是自體免疫異常,【不要過度疲勞,避免日曬過多】。
4. 適當散步是應鼓勵的,但引發【類風性關節炎】的發炎關節,則不適宜活動。

二、問: 紅斑性狼瘡,可以去公共場所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避免到公共場所】,與感冒者保持距離,可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2. 做好自身的清潔衛生工作,可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3. 加強住家【環境的清潔、衛生與通風】,減少感染的發生。
4. 遠離養鴿人家,可避免【腦部隱球菌】的感染。
5. 當白血球降至 【3000/cumm 以下】,應戴口罩,並少出入公共場所。
6. 減少【生食或不潔食物】,可降低腸道感染機會。
7. 任何的小傷口都應特別的照顧,【久不癒合的傷口】,就應看醫師。
8. 注重【飲食的營養】與【適度的休息】以平衡抵抗力。
9. 當然,紅斑性狼瘡患者,若能中醫治療,也可以使患者本身的自體免疫細胞趨於恆定,恢復正常功能,當身體正常時,【又不會過度活化免疫細胞】,去攻擊自體細胞,這樣中醫的治療方式,對於患者恢復健康幫助很大。

三、問:紅斑性狼瘡,使用的西藥,有哪些副作用?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非類固醇抗炎症藥物:雖然可以緩解肌肉、關節疼痛,但此類藥物【對腸胃刺激傷害大】,應於飯後使用;留意【排便顏色是否變黑】。
2. 類固醇藥物:若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會受侵犯、腎病變、也會造成【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血管炎】。
3. 免疫抑制劑:主要是抑制體內免疫反應;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會【使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有發燒】之情形。

四、問:全身性性紅斑性狼瘡(SLE),有哪些全身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全身性性紅斑性狼瘡(SLE) 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統、多器官】、有多種自身抗體,以面部出現【蝶形紅斑,關節酸痛,肌膚散布、或廣泛紅斑】,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慢性發炎性疾病。
2.  免疫方面的異常是本病的特色,特別是抗核抗體以、及各項自體抗體的產生。
3.  常見症狀有:
A.  疲倦、【微發燒、紅斑、肌肉酸痛、關節發炎】、頭痛、噁心、食慾減退、體重增減。
B.  瘀青(紫斑)、掉頭髮、口腔潰瘍、【淋巴腺腫、肝脾腫大】。
C.  貧血、【白血球過少、血小板過少、蛋白尿】、神經炎。
D. 癲癇、精神病、漿膜發炎【胸膜炎、心包膜炎】,以及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紫、發麻或疼痛【雷諾氏症】。

五、問: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首選的藥物是類固醇,可以中醫取代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急性期首選的藥物是【類固醇】,唯劑量愈高,使用愈久的病人副作用常愈明顯。
2. 譬如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臉變得較圓【俗稱月亮臉】。
3. 頸背部突起【俗稱水牛背】、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
4. 四肢則變得較細瘦、【皮膚變得較薄,大腿有時可見紫色條紋】,有瘀青現象,傷口癒合較差、骨質流失。
5. 有些人在長期服用後,臗關節【大腿骨頂端的股骨頭】較易發生壞死現象,必要時得開刀置換人工關節。
6. 少數人在長期服用類固醇後,會產生副作用如【庫辛氏症】、血壓升高、血糖增高、【白內障、青光眼】、或是【消化性潰瘍】的現象。
7. 為了避免或減少類固醇的副作用,【急性期】即接受風濕免疫科和中醫一起使用中西醫藥物結合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8. 以往SLE患者急性期使用西醫治療,【緩解期】才採用中醫藥治療的模式,身體破壞之後,才使用中藥,恢復當然差囉。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篇

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篇
壹、前言: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好發於生育期的女性,有些患者同時併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其臨床表現的症狀與中醫所稱的【陰陽毒】、【溫毒發斑】、【蝴蝶丹】等病相似。
由於紅斑性狼瘡的病變錯綜複雜,可累及【心、肝、脾、肺、腎、血液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因此患者長期服用西藥【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來治療。
患者常服用西藥2個月之後,發現症狀沒緩解,全身卻出現的不適感,也希望藉由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的調理,來改善其生活品質。
夏天天氣悶熱,在【戶外運動、或是住頂樓熱空氣上升】,容易使自體免疫疾病、心臟病、急性腎衰竭、和橫紋肌溶解症,加速惡化。
羅小姐40歲, 106.12馬階醫院(台北)診斷,紅斑性狼瘡SLE合併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指數:高,血液檢查:正常,服西藥【消炎、奎寧、希樂寶】_1_/天,已_1_個月,108.1.4前來中醫診所就診,蹲下起來時,眩暈,眼冒金星,目乾澀,眼睛模糊,額頭,下巴皮膚紅腫,【口咽乾燥,面赤烘熱,潮熱面赤,心悸不寧,胸中滿悶】,食後脘腹作脹,排氣多全身關節緊,膝膕腫痛,關節紅、腫、熱及游走性疼痛,五心煩熱,大便一日一行,大便乾燥。
羅小姐直到108.5.17已停用所有西藥,僅服用健保藥粉+水煎藥,症狀改善很多,僅有過度勞累時,會有【面赤烘熱,手指關節緊,發炎指數下降】,已恢復正常,現在仍持續治療,修復免疫系統功能。

貳、問與答:
一、問:紅斑性狼瘡,為什麼會引發頭痛?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紅斑性狼瘡的【頭痛】,為本病常見的臨床症狀,依目前國際研究顯示紅斑性狼瘡頭痛的發病率約【32%~78%】。
2. 中醫認為頭為清陽之府,【人體五臟六腑的精華皆上注於頭目】。
3. 當久病入絡所導致的絡脈瘀阻,出現【頭痛、頭暈、耳鳴、性情急躁易怒】,可用平肝滋陰清熱法,配合化瘀通絡法。
4. 紅斑性狼瘡引發腎病變,可用調理腎氣,並活血化瘀加以預防,不過臨床的病症,通常都是複雜的變化,有些治法,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患者,還是必須【中醫師的診斷用藥】,才有效。

二、問: 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工作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只要健康情況許可、能力許可,類風濕關節炎病患【沒有什麼工作是不能勝任的】。
2. 但一般患者的【體力較差,過度的壓力、過分的疲累】均可能使病情復發。
3. 工作適當的調派,可減輕體力的消耗;【工作中間的休息】更可幫助體力的恢復。
4.對光敏感者,宜【避免陽光暴曬】的工作。
三、問: 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可以服調經藥、或避孕藥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性生活對於紅斑性狼瘡病患並非禁忌,以適度為宜。
2. 女性病患避孕,宜【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因口服避孕藥多含女性激素(動情激素),可能使紅斑性狼瘡病情轉劇。
3. 紅斑性狼瘡病患只要病情很穩定,即有三至六個月好好地控制病情,則可以安心地懷孕。懷孕對於病人本身的影響甚少,一般而言,病情轉劇,通常發生在懷孕最後三個月或產褥期(產後)。
4.紅斑性狼瘡病患生產時,可併發流血【血小板減少時】、子癇症和疾病活動性增高【發燒、關節痛、疲倦和腎炎加重等】;其中以疾病活動性增高最多。
四、問: 紅斑性狼瘡、與類風濕關節炎服中藥期間,要如何日常保健?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皮膚保護:避免陽光曝晒,【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間避免外出,應擦防晒油及著長袖之衣物、或撐傘,穿著棉質衣物。
2. 保護關節:【勿過度使用】正在疼痛的關節,疼痛厲害時,可暫時塗抹外用止痛藥膏,及【按醫囑服用中醫水煎劑】;注意四肢末梢循環,適度保暖。
3. 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查明原因適當治療。
4. 貧血、及血小板減少時之處理:血小板減少,若輕微按壓易造成【瘀青、或出血不止】之情形,應小心活動、避免碰撞。
5. 每天檢視皮膚,注意皮膚未撞擊,有無【瘀斑、出血】跡象;貧血時可能【頭暈、腳軟弱無力】,應避免意外傷害發生。

五、問: SLE的診斷標準,有哪些?必須所有症狀同時出現嗎?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在1997年修正SLE的診斷標準為:
1. 【顏面部】紅斑。
2. 【盤狀】紅斑。
3. 光敏感反應。
4. 口腔潰瘍。
5. 非侵蝕性關節炎。
6. 胸膜炎或心包炎。
7. 蛋白尿(>0.5g/)或管型物出現。
8. 癲癇發作、或精神病(思覺失調症)。
9. 溶血性貧血或白血球、淋巴細胞、血小板減少。
10.  出現抗DNA抗體、抗Sm抗體或抗磷脂類抗體。
11.  螢光抗核性抗體陽性。
12.  若患者符合上列【四點以上】即可確診。
() SLE在實驗室診斷最大的特徵是高達98%的患者都會出現高價數的抗核抗體(ANA),尤其是對SLE具高度專一性的anti-dsDNA。急性期的SLE患者如本病例,抗核抗體anti-dsDNAESR紅血球沉降率,會【上升】,而血清中的補體C3C4則【下降】。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類風濕性關節炎篇

類風濕性關節炎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類風濕性關節炎篇
壹、前言:
類風濕關節炎:其主要特徵是【慢性發炎性滑膜炎】,這種滑膜炎症的結果會造成軟骨的腐蝕,骨頭的破壞及關節的扭曲變形。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剛發病時,也許外表看不出來,但內部發炎引起的疼痛非常難熬,是外人無法想像的,因此有些患者會服用【大量止痛藥】,以為只要不痛就沒事,事實上止痛藥並沒有阻止關節的破壞,漸漸侵蝕【軟骨進而硬骨】,關節便逐漸【變形、僵直】而喪失活動能力。
這時可以服用中藥,中醫治療方式是,使患者本身的自體免疫細胞趨於恆定,恢復正常功能,能【自行偵側不良細胞,而發動抗癌能力】,當身體正常時,【又不會過度活化免疫細胞】,去攻擊自體細胞,這樣中醫的治療方式,對於免疫功能異常的患者幫助很大,也能減少老年人提早不良於行。
年輕病患常因發炎引起各種症狀,如【疼痛、行動不便、甚至殘廢】,嚴重影響生活行動的能力。
類風濕關節炎,會造成【關節漸進性功能喪失的後遺症】,尤其以病程的前一年為重要的時期。
六.住台中有重肌無力症患者表示,本來以為要一輩子服西藥控制症狀,一年前全身越來越無力,沒想到李醫師治療之後,真的康復了,每位中醫師【針灸配穴】+【補瀉針灸手法】+【中藥的思維不同】+【經驗不同】,當然也影響了恢復的結果與時間。

貳、問與答:
一、問: 怎麼知道,我已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依臨床的定義,此種關節炎必須要持續【六星期以上】,而且常見的症狀有【疼痛、早晨僵硬、腫脹】、及全身性的症狀(像是疲憊、不舒服、酸痛)
() 1987年的美國風溼醫學會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七點中至少四點才算是確診。
1. 關節附近的【晨間僵硬】,而且要持續至少一小時以上。
2. 三個或以上的關節有關節炎,【持續六週以上】。
3. 手部的關節炎(手腕、掌指關節或近位指節間關節),至少六週以上。
4. 【對稱性】的關節炎六週以上。
5. 類風溼性結節(皮下結節)
6. 血清的類風溼因子【呈陽性】。
7. X 光片上有變化。關節以外的症狀包括【全身倦怠、疲勞、肌腱鞘膜炎、腕隧道症候群、血管炎(皮膚呈現紫斑)、乾眼症及心包膜炎】。

二、問:為什麼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紊亂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在中醫的觀點來看,譬如:【情緒壓抑緊張】導致肝氣鬱結、【過度勞累】、與虛耗導致【陰虛有熱、或是陽氣虛弱、飲食不節制,使得腸胃熱結、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不佳】導致血瘀痰凝。
2. 所以,臨床上可看到許多病人疾病的誘發,常常與【夜、工作壓力、暴飲暴食】熬等因素有密切的聯結。
3. 綜合以上原因,也就是說,是平常的生活作息失常、還有飲食不節制,所造成,經常有患者問善慧堂中醫診所-李醫師,為什麼她會得這麼病,坦白說,會形成的因素太多了,李醫師只是舉例幾個,李醫師並無法知道,妳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異常,每個人發病的原因,但是確實已造成身體的發炎現象,所以中醫師是面對證型不同來治療。

三、問: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什麼手指無法活動呢?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關節附近的滑膜發炎會使【韌帶、及關節囊腫脹】鼓起來,韌帶因牽扯變鬆弛而造成不穩定及功能減低。
2. 滑膜發炎會【侵蝕關節軟骨及韌帶】,而造成關節變形、攣縮不穩定,而隨著疾病的進行,疼痛及變形會越來越厲害。
3. 典型嚴重的病患會有上、下肢的多處關節同時受影響,有些人頸椎受侵害呈現頸部疼痛及僵硬,甚至頸椎移位壓傷脊髓。
4. 理學檢查可以發現【關節腫脹積水、活動不良、變形、活動時很痛】。
5. 手指關節的腫脹往往出現的很早,有時【中間三指會有麻痺、疼痛】而且敲打手腕掌面正中央會引起觸電的感覺,這便是合併腕隧道症候群的現象(正中神經受壓迫)
6. 大部分的【關節熱熱的、腫腫的】,如以針筒抽取,則會抽出少許的關節液出來。
7. 在手臂的伸側常常會併有【皮下結節】 (類風溼結節)

四、問: 造成關節炎有很多疾病,如何比較?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退化性關節炎:早晨起床後關節感到【僵硬疼痛】,甚至發生變形,上下樓梯困難。
2.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的關節疼痛,【持續時間達六週以上】,血液中的類風濕性因子呈現陽性。
3. 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是在腳趾關節處發生【急性疼痛】,症狀通常在【晚上較嚴重】,血中尿酸增高。
4. 僵直性關節炎:【下背處長期疼痛】,同時有晨起後僵硬的現象。

五、問: 各種疾病的關節炎,中醫如何異病同治?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中醫則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關節炎,將關節炎統稱為『痹症』,再簡單區分成三種常見類型:
1. 寒痹:此類型患者的關節疼痛容易在【天氣變冷發作】,同時伴隨有病患有怕風、全身疲倦酸痛等症狀。常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的中藥。
2. 熱痹:和寒痹不同,此類型的發作時間往往在【高溫悶熱的夏季】,發作時除了關節迅速疼痛外,常常伴有【口乾、口苦、大便不順暢、心煩失眠】等情形。可利用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等中藥來改善。
3. 虛痹: 此類型關節炎已【反覆發作一段時間】,出現關節變形、屈伸不利的症狀,而且有舌質顏色黯淡、腰酸背痛等症狀,可祛風濕、通經絡改善的中藥。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

膝蓋型類風濕性疾病篇

膝蓋型類風濕性疾病篇


【千金難買,早知道】
~膝蓋型類風濕性疾病篇
壹、前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其主因是身體免疫系統發生異常,導致【膝蓋關節滑膜發炎】,進而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最後導致關節變形。
在台灣約有十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容易發生的年齡是【30-40歲】之間,男女比例約為【13-4】,除侵犯四肢關節外,也可能造成【睛、肺臟、神經和心臟血管】眼的病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是新趨勢,因為中醫用藥不僅是可以緩解【紅、腫、熱、痛】的現象,不僅可以【修復身體的功能,減少發炎,還不會破壞身體】。

貳、問與答:
一、問: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初期患者會有【感覺疲倦、很累、精神不佳、胃口不好、體重減少、全身酸痛】、關節不適等全身性症狀。
2. 關節出現【紅、腫、熱、痛,關節僵硬】且具有對稱性,關節的周圍組織如韌帶、肌腱和肌肉也會有相同的症狀。病情嚴重者會有關節破壞、變形的多發性病變。
3. 出現一個以上的【關節疼痛、關節腫脹】,關節處會產生小結節,關節腫脹的時間長達【六星期】以上。
4. 關節疼痛、關節腫脹主要以【手和足的小關節】,如掌指(跖趾)關節、近端指間(趾間)關節,以及腕、肘、膝和踝關節等多見。
5. 早上起床時,【關節特別僵硬,往往需要活動三十分鐘,才會好轉】,這種情況會持續六星期以上。

二、問: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有哪些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早期表現:
1. ․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於四肢小關節。指間近 端關節呈【梭形腫脹】;掌指(足蹠趾)、腕、膝、肘、 踝、顳頜關節,以及【喉部環狀關節】均有出現腫痛
2. 晨僵:晨間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之主要特徵。晨僵程度可作爲評估病情變化及風濕活動程度的指標,晨僵時間越長,則病情愈重;晨僵時間縮短,則病情容易好轉。
3. 關節活動障礙:早期由於關節腫痛所致,重則【不能握筷 及扣鈕、洗臉,甚則全身僵硬感】,病癒後可恢復。

三、問: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晚期有哪些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中晚期表現:
1. 關節變形或畸形:由於病情纏綿不愈,導致【關節滑膜增殖性炎症、及肉芽病變】,損害關節囊、及關節軟骨, 甚則骨質破壞。
2. 關節【活動障礙、或功能喪失】。
3. 晨僵:後期晨僵較輕,因以【關節變形爲主】;早期或中期則以風濕【活動、關節腫痛爲主】

四、問: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外有什麼症狀?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皮膚病變:約20%RA出現類風濕結節(皮下 結節),多發於受壓或受摩擦部位,如【鷹嘴滑囊内、肘部、頭枕部】等。
2. 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輕壓痛,呈圓形或橢圓形,質地 堅韌,直徑約0.2-3cm大小不等;結節出現多為風濕活動的表現。

五、問: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是什麼病因?
答: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
1. 本虛標實:【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是本】;風寒濕邪内侵,導致氣血鬱滯,痹阻經絡、肌肉、關節,久則成瘀成痰,致痰瘀互結,令痹阻益甚,此為標。
2. 濕痰瘀相博:【濕邪重濁而粘滯,並與痰瘀相博結】,留着而難去,故病情纏綿;若遇天氣驟變,風寒之邪突襲機體,則令病情復發作或加重
3. 病位:主要在【肌肉、關節、及筋骨】,若病久不愈,可致【五臟痹】。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異常體質問題,請找專業合格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辨病診斷對證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千金難買,早知道~病重、藥輕,難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