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四季感冒篇

2013/08/21

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各種症狀


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各種症狀

壹、            胃上口之賁門痙攣:
心窩和上腹部灼熱、吞嚥困難、胸部悶痛、呼吸困難
一、症狀:
(一)     胃上口之賁門痙攣,造成心窩和上腹部灼熱、吞嚥困難、胸部悶痛、呼吸困難。

(二)     賁門肌肉無法正常縮放和變得鬆弛,食物不能順利通過而堆積在食道末端,發炎致癌率高。

(三)     胃上口之賁門痙攣原因未明,可能是食道運動神經失調所致。

(四)     孩童因賁門發育未全,容易吐奶疼痛;

(五)     老人家賁門鬆弛則易發炎。

(六)     容易引發食道發炎和胃潰瘍,是胃癌好發的位置;萬一逆流嗆入氣管,可能會引發呼吸道發炎。

二、緩解方式:
(一)     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為您對症用藥。

(二)     宜:可喝少量蘇打水。

(三)     進食細嚼慢嚥;吃固體、軟食比湯粥好,避免在胃裡產氣太多;

(四)     飯後超過半小時才可躺下,且將頭部稍稍墊高。

(五)     忌:反胃時勿強壓抑;

(六)     勿吃太飽;

(七)     避免刺激性食物;

(八)     睡前3小時不進食,讓胃腸道內盡量排空。

三、西醫治療、檢查:
(一)   反胃嚴重時,可服保護胃黏膜、或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二)   以「內視鏡」檢查會發現食道末端和賁門肌肉變厚,管壁內徑變窄。

貳、            胃酸過多、胃酸逆流:
一、症狀:
(一)   常打嗝、嘔酸水、口腔異味,並出現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吞嚥困難、心口和上腹部灼熱。

(二)   逆流嚴重時會胸悶、胸痛、氣喘和呼吸困難。

(三)   主因是激素或交感神經使胃酸大量分泌,導致消化液與食物比例失衡,胃壁在強酸侵蝕下發炎或潰瘍。

(四)   有時會刺激賁門括約肌變得鬆弛,導致胃中食物泥團逆流至食道。

二、緩解方式:
(一)     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為您對症用藥。

(二)     宜:可吃少量蘇打餅酸鹼中和。

(三)     晚餐只吃七分飽,並細嚼慢嚥。

(四)     忌:作息勿過度緊張和熬夜。

(五)     少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洋蔥、辣椒等。

(六)     別穿過緊的衣褲,以免增加腹壓。

三、西醫治療、檢查:
(一)   醫生可能給制酸劑來中和胃酸,或給黏膜保護劑,或調整胃酸分泌的藥物。

(二)   胃鏡檢查可確認胃的發炎和潰瘍情形。

參、            反胃(噁心、想吐):
一、      症狀:
(一)   反胃指噁心,甚至嘔吐。

(二)   常伴隨缺乏食慾、消化不良,嚴重嘔吐須提防脫水。

(三)   若是胃腸炎引起的反胃,會合併腹痛、腹瀉、發燒等。

(四)   反胃的原因包括吃太飽、暴食後遺症、動暈症、聞到臭味、懷孕害喜。

(五)   或是感冒、細菌、病毒性腸胃炎、梅尼爾氏症、情緒恐慌、手術麻醉、放射線療法、腦震盪等,須先查明原因,勿自行服用成藥。

二、緩解方式:
(一)   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為您對症用藥。

(二)   宜:控制心情平和,可聞薰衣草精油,或用薄荷精油淨化空氣,讓噁心感淡去。

(三)   少量的薑可抑制反胃,可磨成薑泥加在飲食裡。

(四)   嘔吐時,暫停飲水24小時,同時禁食,等症狀緩和再小口喝開水或稀釋的運動飲料,可吃少量蘇打餅乾、白饅頭或白飯,或新鮮果汁。

(五)   忌:少用乳製品、咖啡、茶、含酒精的飲食。

肆、            中醫對腸胃病的看法與治療
一、中醫臟腑理論稱腸胃系統為脾胃,是「倉廩之官」。

(一)脾屬臟,脾主運化,脾喜造惡濕,脾主升,脾主四肢。

(二)胃屬腑,胃主受納,胃喜濕惡燥,胃主降,胃主肌肉。

(三)脾胃相表裡,透過脾胃的交互作用,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

二、        脾病中醫證治:
(一)脾氣虛:健脾益氣。

(二)脾陽虛:溫陽健脾,溫中散寒。

(三)中氣下陷:健脾補中,升陽益氣。

(四)脾不統血:益氣攝血。

(五)寒溼困脾:溫化寒溼,和胃健脾。

(六)濕熱傷脾:清熱利溼。

(七)脾虛水腫:溫陽健脾,益氣行水。

(八)胃氣虛:益氣健脾。

(九)胃陰不足:滋陰養胃。

(十)胃寒:溫胃散寒。

(十一)                胃熱:清瀉胃火。

(十二)                食滯胃脘:消食導滯。

(十三)                血瘀傷胃:調氣化瘀止痛。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中醫的治療方式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發現,有許多患者不懂,對於西醫與中醫的用藥機轉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對於服中藥總是斷斷續續,以為跟西藥一樣有副作用,其實大家都誤會了。



  或許在消炎、止痛方面沒有西藥的類固醇、抗組織胺快,但是中藥在修復器官的機能上,卻是凌駕在西藥之上,而且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開立處方的話,不會像西藥有許多副作用。



  因為專業合格的中醫師,一方面對於《某些藥不宜久服》瞭若指掌;一 方面若有含毒性、不適合使用的藥物,各地衛生局會以發函方式,通知所有醫院、診所,所以比自己去藥房亂買了很多藥品,卻不知危險性,可能傷胃、傷肝腎,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給藥,會優於自行亂服藥。



此表為服用中藥的方式:以胃潰瘍為例~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表示,經常有胃潰瘍的患者,雖然服用中藥改善很多,但身體的機能未恢復正常,就自己停藥,會容易復發,應該由中醫師告知患者,妳已經痊癒了,以後有症狀再來治療吧!



  經由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告知你已經痊癒的患者,通常很少復發,後來看診時,都是感冒其它疾病,才來找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可見中藥的治癒力是很強的。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3/08/20

糖尿病的中醫分型


 壹、             前言:
一、臨床上,有一位糖尿病男性患者,今年53歲已婚, 糖尿病診斷出來已經六年,患者的父親有糖尿病史, 西醫患者早晚飯前1顆半, 吃飯時1顆,飯後1顆的用藥。因為一直到現在飯後血糖值都還是200多,吃西藥也降不下來,又加上,皮膚有蕁麻疹,經常搔癢不止,抓到皮破血流,全身體無完膚,他擔心,再這樣下去,可能容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而需要截肢了,於是求助於中醫。

二、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表示,皮膚的症狀嚴重,會先以治療皮膚為主,調理體質為輔做治療,希望患者除了吃藥,也要少吃過敏性食物、運動、少量多餐、除了內服中藥外、也要減少類固醇的使用,儘量利用李秋慧醫師,根據體質所開立天然的外用中藥塗抹,以避免類固醇的沈積體內,治療了幾個月,皮膚不但好了,連膽固醇、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飯後血糖全部都下降了。

三、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認為,中醫根據體質不同而調理,或許是慢了些,但若能配合西藥降血糖的藥,就很完美了,於是,把中、西藥錯開時間吃,一方面體質改善了(中醫治本),一方面避免血糖上升(西醫治標)。

四、當檢驗數據下降時,再請西醫把糖尿病的藥減量,這樣才能顧及患者的健康、又能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所以中西醫的合併治療,中醫治療大大減輕糖尿病的併發症,還可以減少健保局慢性病的費用支出。

五、下圖為此患者的健康檢查報告,由檢查報告我們可以知道,當患罹糖尿病這慢性病時,要利用中醫調理體質可是要有耐心,但是,換個角度看來,若能脫離慢性病,耐心的服完中藥療程也是值得的,吃中藥不能中斷,使病情嚴重,或是反覆發炎,反而不容易好 

項目   數值
2/26
5/21
8/15
飯前血糖AC
196
189
142
飯後血糖PC
235
160
155
糖化血色素A 1C
11.21
10.9
8.4


六、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醫師提到,中醫對糖尿病的治療與西醫的降血糖方式不同:
(一)     例如:中醫認為糖尿病分為上、中、下消分別與肺臟、脾胃、腎臟有關。
(二)     中醫認為糖尿病,與生活習慣不正常有關:
1、長期吃太好,大魚大肉、魯肉飯、喝高梁等,影響脾胃。
2、受到精神刺激或是長期容易生氣的人會傷肺、脾胃、腎。
3、房事不節制,反而耗損了腎臟,腎精不足也會糖尿病。
4、本身體質虛弱,腎臟為先天之本也會容易損壞,而患病。

(三)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病因不只是因為血糖高:
1、肺津虧損:肺血不足,身體就容易燥熱,而口渴。
2、胃陰虧耗:脾血不足,就容易饑餓,營養卻不能吸收。
3、腎陰虛少:腎血不足,就造成排尿過多。

4、瘀血內生:本身血液循環不良,也會糖尿病。

5、五臟六腑虛弱:像個大型工廠,許多員工罷工,也不能生產出良好的產品了。

(四)     中醫分型很多,最好找合格又專業的中醫師為您把脈,看臉色、舌苔、問診來治好您的糖尿病吧!!!
貳、        糖尿病的中醫原因:
一、   消渴是由於陰虧燥熱,五臟虛弱所導致的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為特徵的病証。

二、   消渴病病名,最早見於《素問 奇病論篇》: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是論消渴病逐漸形成的初始病因。
三、    王壽《外台秘要》更引《古今录驗》云: 消渴,病有三:
(一)     一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此皆消渴病也;
(二)     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有油者,此消中病也;
(三)     三渴而飲水不能多,陰痿弱,但腿腫,腳先瘦小,數小便者,此腎消病也。
(四)     最先明確消渴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者見多飲、多尿、尿有甜味,所以就是現代醫學的糖尿病臨床期的表現。
參、             消渴病機:
(一)     消渴病多由先天稟賦不足,素體陰虛,復因飲食失節、情志不遂或勞欲過度所致。
(二)     病初以燥熱傷津為主,漸致陰精不足。
(三)     病久則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腎。
1. 飲食失節:
(1)     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損傷脾胃,可致脾胃運化失司,積熱內蘊,化燥傷津,消穀耗液,導致消渴。
(2)     《素問 奇病論》云: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3)     指出多食肥甘厚味,濕熱內盛,脾胃運化失司,導致消渴病的發生。

2. 情志不調:
(1)     精神刺激或長期鬱怒,五志過極,則氣機鬱結。鬱久化火,火熱熾盛,可上爍肺津,中灼胃液,下耗腎陰而致消渴。
(2)     《靈樞 五變》曰: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流,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3. 勞欲過度:
(1)     房事不節,勞欲過度,則腎精虧損,虛火內生。陰虛火旺,消灼津液而發為消渴。
(2)     《千金要方 消渴消中門》曰:凡人生放恣者眾,盛狀之時,不自慎惜,快情縱欲,極意房中,稍至年長,腎氣虛竭,此皆由房事不節所致也。
(3)     說明房事過度,腎虛精竭,與消渴的發病有一定的關係。

4. 稟賦虛弱:
(1)     先天稟賦不足,五臟虛弱,特別是腎臟素虛,陰虛體質者,是消渴病的重要內在因素。
(2)     《靈樞 本臟》載:心腎肝脾肺等五臟脆則善病消癉。” 但在五臟虛衰証候中,更強調脾腎兩臟的重要性。
(3)     《靈樞 五變》所云:“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即為此理。
肆、             消渴的病機:
一、   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一)     陰津虧損則燥熱偏盛,兩者互為因果,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愈盛則陰更虛。
(二)     病變雖與五臟相關,但主要在肺、胃、腎三臟,以腎為重。
(三)     其一、肺與消渴。肺消渴病的中醫藥療法主宣發,為水之上源,陰傷肺燥,津液失于敷布,則脾胃失其濡養,腎陰失其滋潤。
(四)     其二、脾胃與消渴。胃為水穀之海,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胃陰虧耗,脾陰不足,則消穀而不充肌肉,津液無所生而燥熱內熾,又上灼津液,下耗腎陰。
(五)     其三、腎與消渴。腎主水藏精,為先天之本,腎陰虛則虛火內生,亦可上炎肺脾。
(六)     《臨証指南 三消》曰:“三消一証,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凅熱淫而已。”可見消渴的病機,總以陰虛燥熱為要。

二、   氣陰兩虛,陰陽俱衰:陰陽互根互用,消渴病情遷延,可陰傷及氣,常見氣陰兩虛之証。日久則陰損及陽,出現陰陽俱虛,腎脾兩衰的証候。

三、   正氣不足,瘀血內生:陰虛內熱,損津耗液,則血脈為之虛澀而成血瘀。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又血液生化乏源、運行無力,亦生瘀血。血瘀又使血脈不通,臟腑失養。

四、   臟腑虛損,變証百出:消渴病久,臟腑虛弱,正氣不足,又可出現多種變証。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糖尿病的併發症


壹、            糖尿病的併發症:

一、心臟疾病:

(一)           據統計糖尿病患罹患心臟疾病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在心臟疾病中,脂肪和膽固醇會堆積在心臟冠狀動脈中,一旦此血管被堵塞,則導致心臟肌肉梗塞或猝死的發生。

(二)           除了糖尿病之外,其他危險因子尚包括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吸煙等都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生。所以要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不僅要治療糖尿病,也要降低這些危險因子。

二、腎臟疾病:

(一)     糖尿病比其他人更容易得到腎臟疾病。腎臟從血中過濾廢物並將它們從尿液中排出,以維持體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


(二)     人可以用一個腎臟生存,但如果兩個腎臟都失去功能,就只有靠腎臟透析或腎臟移植才能存活。

(三)     試驗的結果顯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減低腎臟病變的危機達56%。高血壓會增加腎臟病變的危機。所以定期檢查血壓並早期治療可減低腎臟病變的發生。

(四)     泌尿道感染亦是發生腎臟問題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會損害神經,影響控制膀胱的神經,使膀胱難以完全排空細菌易在未排空的膀胱及管道中生存,甚至導至感染

(五)     泌尿道感染包括頻尿、小便時疼痛、尿中帶血、下腹部及背部疼痛等,中醫在泌尿道感染效果很好。

(六)     若不及時請醫師診斷及治療,感染有可能會迅速到達腎臟,導致疼痛、發燒及腎臟損壞

三、眼睛問題:

(一)     糖尿病可多方面影響眼睛。一般是暫時性的影響,而且血糖控制後會改善。


(二)     長期的糖尿病可導致眼睛病變,威脅視力,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每年眼睛的定期檢查可降低眼睛受損機會。

(三)     試驗的結果顯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減低眼睛病變的危機達76%

(四)     視力模糊是糖尿病影響眼睛的一項常見例子,原因可能是血中糖濃度變化影響眼睛水晶體內液體的平衡,眼睛水晶體的功用就像照像機的鏡頭可改變焦距讓影像清晰。

(五)     一旦水晶體吸收更多水份而腫脹,其聚焦功能便會改變,影像就不會清楚。此外,糖尿病亦可影響控制視覺的神經功能,造成視覺模糊。

(六)     白內障及青光眼是常見的糖尿病眼睛疾病之一,白內障是指水晶體混濁模糊不清,青光眼是指眼睛內壓力升高,可導致視覺神經損害,影像無法傳導至大腦。

(七)     每年作眼睛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病灶,及早治療可以減少失明的併發症。
貳、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一)     視網膜是眼睛底部的感光組織,就像照相底片一樣,上面佈滿小血管。

(二)     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糖尿病損害供應視網膜的小血管導致所有的視網膜病變。

(三)     這些小血管會腫脹及滲出體液,引致視網膜缺氧,當視網膜病變更為嚴重時,新生血管會從眼底長出,而這些小血管很容易出血至眼球內玻璃體中,導致玻璃體中的透明膠體不透光而失明。

(四)     雖然大多數的糖尿病患不至於發展成嚴重的視網膜病變,但糖尿病史若超過25得到視網膜病變的機會大增。

(五)     高血壓是視網膜病變的誘因之一,吸煙可使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若視力模糊持續一天以上、一眼突然失去視覺、視野中有黑點、線條、或有閃光等,應立即請眼科醫師檢查。
參、               腳與足的病變:
一、     糖尿病足部問題主要是由於糖尿病血管和神經病變所引起。週邊血管病變是由於脂肪堆積在血管內,使得血管變窄,供應足部的血流減少。

二、     糖尿病週邊神經病變可使神經感覺變得遲鈍,若穿著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走路,可能造成損傷而不自覺。 

三、     若沒有發現,傷口會感染再加上血液循環不良,傷口不易癒合。

四、     適當的足部保養,定期檢查可預防足部損傷或傷口不至於感染。病人可每天自行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水泡。如果穿著適當合適的鞋子和襪子,許多這些水泡和傷口是可以避免的。

五、     每日以溫水(切勿用熱水)洗腳、不要自己去剪除雞眼、使用潤膚乳液避免足部太乾燥、加上合適的鞋墊或穿著特別的鞋子可減低足部某些部位的壓力等,都是對預防糖尿病足部病變有幫助,

六、     糖尿病人小小的足部傷口若不及早治療,有時可導致生命危險和需要進行截肢手術
肆、               糖尿病神經病變其他影響:
一、   糖尿病神經病變可使神經變得遲鈍,也可以造成極端疼痛。有神經病變的人也可能變得憂鬱,目前尚不確定憂鬱是否神經病變所造成的結果,或僅是疼痛所引起的情緒反應。

二、   糖尿病神經病變除了會引起上述問題外,神經也控制肌肉動作、感覺,和幫助消化及控制血壓。糖尿病會改變這些神經及其功能,這些變化常發生在已有其他併發症的糖尿病人身上,如有糖尿病足的病人。

三、   有些長期糖尿病人或已有其他併發症的病人,常會感到消化不良或有拉肚子的現象,糖尿病也會影響男性控制性器勃起的神經導致陽萎,但不會失去性慾。

四、   泌尿科醫師會檢查陽萎的原因是糖尿病、或是情緒所引起,並且加以治療或轉介面談。
伍、               皮膚及口腔感染:
一、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如發炎及潰瘍;糖尿病女患者比一般婦女更易得到陰道感染。早期中醫治療及檢查並遵循醫師的建議可減少感染的發生率。

二、         糖尿病患的牙齒及牙齦亦會較普通人容易感染,使糖尿病人更易發生牙周病

三、         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支撐牙齒的部位發炎,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齒及牙齦被細菌感染,預防牙周病之道是控制血糖並請遵照牙科醫師的建議保持口腔衛生。  

陸、           急診:

一、   血糖太高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如頻尿及強烈口渴。但老年人及身體虛弱的病人可能症狀並不明顯。

二、   若不馬上治療,高血糖患者會從小便中流失大量體液和電解質,而身體會變得更加虛弱。

三、   嚴重時甚至會失去意識呼吸變得短促脈膊加快,口舌乾燥,手腳冰冷,血糖更加上升,這種情況稱為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酸性糖尿病昏迷,是非常嚴重的糖尿病急診,應立即送醫治療。

四、   血糖過低也是非常危險的糖尿病急診,常在施打胰島素吃藥飲食、運動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例如藥物劑量過多飲食過少過劇運動或喝酒等。

五、   低血糖症狀包括緊張、顫抖、無力、冒冷汗、心悸、饑餓與頭痛等,嚴重低血糖時更會導至昏迷。

六、   病人在開始感到低血糖時,應立即吃或飲用含糖食物,如糖片或柳橙汁,因為輕微的低血糖不立刻處理,可能會進一步發生嚴重的低血糖。

七、   若病人失去意識,應立即施打升糖素送醫治療。配帶糖尿病識別證或有標幟的識別手鍊或項鍊,可讓醫師知道您是糖尿病人,在發生這些症狀時可幫助您迅速處理。

柒、               懷孕、妊娠型糖尿病:

一、   懷孕對婦女的身體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糖尿病會使身體對此額外負擔難以適應,可能對母親及胎兒造成問題。

二、   有些婦女在懷孕期才得到糖尿病,稱為妊娠型糖尿病,這型糖尿病好發於懷孕的中末期,雖然發生在胎兒較容易受傷害的前期之後,而且此型糖尿病通常在小孩出生後會消失,但懷孕期間仍需積極治療,以確保母子平安。

三、   糖尿病婦女在懷孕前應要好好控制血糖,如此她的糖尿病較不會造成胎兒的傷害。

四、   若糖尿病婦女沒有控制好血糖,生下來的嬰兒體重會異常增加,俗稱巨嬰。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造成早產兒及其他小孩的問題,如新生兒呼吸困頓、低血糖及夭折

五、   緊密的血糖監測和使用胰島素治療可讓糖尿病的媽媽生下健康的嬰兒。懷孕婦女不宜使用口服降血糖藥,原因是藥物對胎兒的安全性並未確定。

六、   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好好遵照醫囑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胎兒將會健康如常。

七、   50%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生完小孩後,血糖很快便恢復正常。但許多妊娠型糖尿病的婦女在日後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人應定期檢查血糖,可早期診斷和及早治療,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捌、               遺傳性糖尿病:

一、   科學家們估計父母之一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子女,大約有10-15%的機會得到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若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那子女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就大增。

二、   生活習慣會影響其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如肥胖會增加糖尿病發生的機會,並且會使糖尿病提前發生。

三、   父母之一有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不會影響小孩得到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得病機率。

玖、               壓力及疾病:

一、   正常身體應付壓力的方式是增加血糖,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壓力會增加治療的需要。疾病諸如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生理壓力形式,當血糖升高時,葡萄糖和水份會從尿中排出,流失的液體需要多喝水份來補充。

二、   如有噁心症狀無法口服降血糖藥物或食物時,應找醫師處理。因為不吃飯會增加低血糖的危險,而不服降血糖藥或不打胰島素則會使血糖升高。

三、   極度口渴,快速體重下降,高燒、頻尿、血糖或尿糖過高,都是血糖失去控制的訊號。若病人有這些症狀,應馬上就醫。

四、   家庭、生活或工作上的各種壓力,有如疾病一樣會影響糖尿病的控制。檢查血糖或尿糖可以知道壓力對您的糖尿病控制影響。若壓力讓您的糖尿病難以控制,應向醫師求助。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2013/08/19

新生兒、嬰兒的黃疸



新生兒、嬰兒的黃疸:

一、黃疸的發生原因:

(一)   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嬰兒)出生2~3天後,由於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使得皮膚及眼睛開始變黃。

(二)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嬰兒)在出生後第4~5天達最高峰,7~10天漸自消退。

(三)   病理性的黃疸:長期喝配方奶的寶寶,黃疸如果延續至14天尚未消退,就應考慮是不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 

二、新生兒黃疸:黃疸的發生是由於新生兒的肝臟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因此血液裡的膽紅素無法清除,存留在血液裡所引起的。 

三、母奶與黃疸:有些吃母奶的新生兒,黃疸可能持續到60天才完全消退,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也不會影響智力,可以繼續哺餵母奶。

四、黃疸的寶寶的症狀:
(一)   膚色黃、

(二)   軟弱無力、

(三)   活動力差、

(四)   吸吮力減弱、

(五)   嘔吐、厭食。

(六)   膽紅素值大於15mg/dl 

五、黃疸治療方式:
目前治療黃疸的方法有下列兩種:

1.        照光治療:以藍色燈光照射皮膚可增加膽紅素代謝,減輕黃疸,大部分黃疸都可因此獲得明顯的改善。

2.        換血治療:若黃疸情形嚴重,用照光治療仍然無效時疸紅素值大於25mg/dl,就須立即為新生兒換血。 

六、新生兒黃疸應該注意什麼?
1.    新生兒剛出生的14天內,宜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並觀察膚色變化。

2.    當新生兒膚色愈來愈黃及出現較軟弱、吸吮力減弱、嗜睡、嘔吐、發燒等現象時,應立即回小兒科門診追蹤。

3.    母親應知道自己和寶寶的血型(包括ABORH血型)

4.    母親懷孕期間或嬰兒出生後,不可亂服藥物。

5.    如果前一胎小孩發生過嚴重黃疸,下一胎有可能發生同樣情形,所以在懷孕及生產時應先告訴醫生。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感冒糖漿喝上癮~當心傷身


 感冒糖漿喝上癮 當心傷身

  許多人生病不愛看醫生,卻喜歡到藥局買藥,甚至把感冒糖漿當成萬靈丹,不管是咳嗽、流鼻水、頭痛,甚至腰痠背痛或疲勞,都相信可用感冒糖漿來治療。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國內每年約可賣出一億五千瓶感冒糖漿,平均一天喝掉四十一萬瓶,有些人是當成保健飲料來飲用。 

   藥師指出,感冒糖漿銷售量年年增加,但購買的人當中,只有一半是感冒,另一半則是當成止痛劑來服用。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長表示,輕微或初期的感冒症狀,的確可以喝感冒糖漿來減緩不舒服,但如果喝一到兩天都沒效果,就要趕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醫師表示,感冒糖漿含有多種藥物成分,例如有助提神的咖啡因,部分則含有可待因,長期大量濫用都會導致成癮。國外近年也有喝糖漿又吃止痛藥,引發藥物性肝炎的中毒個案。少數糖漿中還含有溴化物,濫用可能導致慢性中毒,引發精神異常症狀。
 

  由於感冒糖漿小小一瓶,許多民眾一買來,因使用說明未依照藥品審查基準標示,往往一開瓶就一飲而盡,而吸收過量劑量,其中感冒糖漿的主要成分甲基麻黃素、抗組織胺、咖啡因、甘草等若吸收過量,恐造成肝腎衰竭、高血壓、低血鉀或成癮症。

  衛生署表示,可待因是一種半合成鴉片類物質,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在體內會被代謝成嗎啡。不過,市面上販售的綜合感冒糖漿都不含可待因,含可待因的多半是止咳糖漿,需要醫生處方才可服用。

  春季忽冷忽熱的天氣,讓感冒患者增多,由於病毒性的感冒沒有特效藥可治療,只能靠身體的免疫力來打擊病菌,許多人因此自行購買感冒糖漿或成藥來減緩症狀,而非就醫治療。不過使用感冒成藥要小心,以免賠上健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主任表示,感冒糖漿大多有以下幾項成分需要注意。首先是用來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因有鎮靜作用容易引起嗜睡,所以需要開車、操作機械的民眾和學生要注意,建議晚上先服用第一次,確認身體是否會出現藥物反應。 

  其次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胃腸不適、消化不良或胃潰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主任提醒,即使是標示「不傷胃,但傷肝」的藥品,也不能長期大量服用,「不要輕易相信廣告,以免讓肝臟、腎臟因為累積太多藥物而生病。」 

  醫師說,剛出現流鼻水、鼻塞等上呼吸道傳染的感冒症狀時,的確可服用感冒糖漿等成藥,但如果是嚴重咳嗽或高燒不退,可能已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必須就醫。

  過去的感冒糖漿含有作為止咳藥劑的可待因,常有民眾服用過量而上癮,尤其許多用藥習慣錯誤的老年人,會一口氣喝掉整天的藥量。幸好目前可待因已受到管制,需要醫師處方才可服用。不過,正確的服用習慣仍須靠病人自己控制。 

  醫師提醒,由於兒童用的感冒糖漿,國內仍罕見,家長千萬不要自行縮減分量後讓兒童服用。尤其兩歲以下幼兒出現感冒症狀時,可能是腦炎、腸病毒等其他疾病,自行服藥反而會延誤治療。建議,兒童和老年人都不要服用成藥,「年紀不同,會造成抵抗力不同,身體對藥品的代謝也不同。對成人來說是安全的藥,對兒童和老年人可能造成危險。」

  除了感冒糖漿,胃藥也是被濫用的藥品。醫師表示,國人常有錯誤觀念,認為吃西藥傷胃,服藥前先吃一顆胃藥比較好。
         事實上,現在大部分的藥品都不傷胃,如果真的擔心,可選擇飯後再吃藥,減少胃腸不舒服。另外,止痛藥也屬於過量服用的成藥,許多人寧願天天吃藥,也不願到醫院檢查病因,不但因為長期服藥影響腸胃、腎功能,也耽誤了真正的病情。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